釣臺謁嚴祠作
高臺倚空雙突兀,釣絲下墜桐江石。客星慘淡呼不應,片片飛雲向人立。
憶昔真龍起新野,百萬昆陽碎如瓦。朝端但訪赤伏符,澤中那問羊裘者。
逍遙建武垂裳初,乃有物色來菰蘆。新銜乍可授諫議,故態寧肯回狂奴。
長嘯還歸富春瀨,採藥桐君坐相待。石上明霞照秋水,峯頭雪瀑飛寒籟。
箕山潁陽杳莫睹,太息斯人遂千古。方幹謝翱兩小子,廢宅荒墳強爲伍。
胡生抗志五嶽前,中歲偶落風塵緣。釣竿倘拂紫薇坐,歸來與爾共拄東南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突兀(tū wù):高聳、突出。
- 釣絲:釣魚用的線。
- 桐江:地名,位於今浙江省。
- 客星:古代指突然出現的星星,這裏可能指隱士。
- 慘淡:陰暗、淒涼。
- 真龍:指皇帝,這裏指漢光武帝劉秀。
- 昆陽:地名,位於今河南省,劉秀在此大敗王莽軍隊。
- 赤伏符:漢代的一種符命,預示天命。
- 羊裘者:指隱士,這裏指嚴光。
- 建武:漢光武帝的年號。
- 垂裳:指皇帝治理國家。
- 物色:尋找、察訪。
- 菰蘆:指隱居的地方。
- 諫議:官職名,指諫議大夫。
- 狂奴:指嚴光,因其性格狂放不羈。
- 富春瀨:地名,嚴光隱居的地方。
- 桐君:指嚴光。
- 明霞:明亮的霞光。
- 寒籟:寒冷的風聲。
- 箕山潁陽:地名,指隱士的居所。
- 方幹謝翱:人名,指隱士。
- 抗志:堅持志向。
- 風塵緣:指世俗的牽絆。
- 紫薇坐:指皇帝的座位。
翻譯
高臺聳立,釣絲垂下桐江石。隱士的身影在陰暗中呼喚不應,片片飛雲似乎在向人靠近。
回憶起真龍(漢光武帝)在新野崛起,百萬敵軍在昆陽如瓦片般破碎。朝廷中只關心赤伏符的預兆,誰還會問津那些隱居在澤中的羊裘者(嚴光)呢?
建武年間,皇帝治理國家,卻有人從菰蘆中被發現。新任的諫議大夫或許可以授予,但嚴光的狂放性格又豈能改變?
長嘯一聲,回到富春瀨,與桐君(嚴光)一同採藥等待。石上的明霞照亮秋水,峯頭的雪瀑飛濺出寒冷的風聲。
箕山和潁陽的隱士已難尋覓,只能嘆息嚴光這樣的高人已成千古。方乾和謝翱這兩位隱士,他們的廢宅和荒墳勉強能與之相提並論。
胡生(作者自指)堅持志向於五嶽之前,中年時偶然陷入世俗的牽絆。若釣竿觸碰到紫薇座(皇帝的座位),歸來後願與你共同支撐東南的天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嚴光隱居的釣臺景象,表達了對隱士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權力的淡漠。詩中,「客星慘淡呼不應」等句,以隱喻和象徵手法,展現了隱士的超然與孤獨。同時,通過對嚴光堅持隱居不仕的讚美,反映了作者對個人志向和自由生活的追求。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凝練,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對於隱逸生活的理想化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