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一日夜次甲馬營遇我公使還遂登舟陪至東昌行三百里餘公出示頤庵先生及公弟鬆軒見寄詩喜賡其韻詩凡四

錦袍公子最多情,每許山人並馬行。 今日獨乘官艦去,卻瞻馬首曳心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頤庵:古代學者名,指對方的老師或長輩
鬆軒:古代學者名,指對方的兄弟或同窗
金臺:指對方的住所或居所
安山湖:地名,指某湖泊
曳心旌:古代行軍時,將軍旗隨風飄揚,引發心思萬千

翻譯

在十月二十一日的夜晚,我在甲馬營休息時遇到了我公使,便一同登上船隻,陪同他一起前往東昌,行程超過三百里。公使向我展示了頤庵先生和他的弟弟鬆軒的詩作,我很喜歡他們的詩意。總共有四首詩,其中一首是爲了表達我們相遇的緣分,另外一首則是迴應頤庵和鬆軒的情誼。四天後,我在安山湖的船上記錄下這段經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錦袍公子(指高貴的年輕人)情感細膩,對待朋友和師長都非常熱情。他獨自乘坐官艦遠行,卻時刻回望馬首上飄揚的軍旗,心中充滿了離別的憂傷和眷戀。詩中通過對公子的內心感受的描繪,展現了一種別樣的情感體驗,表達了對友情和師生情的珍視和珍惜。

唐之淳

明浙江山陰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肅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薦,爲翰林侍讀,與孝孺俱領修書事。旋卒。有《唐愚士詩》。 ► 4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