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二十首

六籍既已遠,揚馬不可作。 鉛刀爲湛盧,臘鼠稱周璞。 偉哉二三子,將操郢匠鑿。 胡爲崇亢厲,亦覆呈丹雘。 裂吻禦寒菹,飄帷奏清角。 信美非大觀,矩裁焉所託。 雅道和且平,治音安以樂。 不悲而噓唏,皇風無乃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六籍:指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 揚馬:指揚雄和司馬相如,兩位西漢時期的文學家。
  • 鉛刀:比喻才能平庸。
  • 湛盧:古代名劍,比喻傑出才能。
  • 臘鼠:乾製的鼠肉,比喻劣質或僞劣之物。
  • 周璞:周代的玉石,比喻珍貴之物。
  • 郢匠:楚國郢都的巧匠,比喻技藝高超的人。
  • 亢厲:高亢激烈。
  • 丹雘:紅色的顏料,比喻華麗的文辭。
  • 裂吻:形容聲音尖銳刺耳。
  • 禦寒菹:抵禦寒冷的醃菜,比喻粗陋之物。
  • 飄帷:飄動的帷幕,比喻輕浮不實。
  • 清角:古代五音之一,比喻高雅的音樂。
  • 雅道:高雅的文學藝術。
  • 治音:和諧的音樂。
  • 皇風:指古代帝王的教化。

翻譯

六經已經遠離我們,揚雄和司馬相如也不再出現。平庸的才能被誤認爲傑出,劣質之物被當作珍寶。這些偉大的人物,本應像郢都的巧匠一樣精雕細琢。爲何他們崇尚高亢激烈的風格,也追求華麗的文辭?他們的聲音尖銳刺耳,用粗陋之物抵禦寒冷,輕浮不實的言辭卻演奏着高雅的音樂。雖然美好但並非真正的壯觀,這種風格怎能成爲典範?高雅的文學藝術應該是和諧平靜的,和諧的音樂使人安寧快樂。不感到悲傷卻嘆息,古代帝王的教化難道已經淡薄了嗎?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文學藝術現狀的不滿和憂慮。詩中通過對比六經時代的文學巨匠與當時文人的作品,批評了當時文壇上追求華麗外表而忽視內在品質的現象。作者認爲真正的文學藝術應該是和諧、平靜、安寧、快樂的,而不是高亢激烈、華而不實的。最後,作者感嘆古代帝王的教化已經淡薄,表達了對當時社會風氣的不滿和對古代文化的懷念。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