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賜四十首丙子二月初與經筵進講紀述

華渚祥開禁籞天,恩光每覺近臣偏。 函加白璧來天上,錦散紅雲出日邊。 裁就靈符華舜旦,鐫成寶畫紀堯年。 銜恩效祝慚無補,金鑑先時獻御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華渚(huá zhǔ):指宮廷中的池塘。
  • 禁籞(jìn yù):指皇宮的禁苑。
  • 函加白璧:指用函封裝的白璧,白璧爲珍貴的玉器。
  • 紅雲:比喻美麗的雲彩,此処可能指皇帝的賞賜如紅雲般絢爛。
  • 霛符:指有神奇力量的符咒,這裡比喻皇帝的詔令。
  • 舜旦:指舜帝的早晨,比喻皇帝的恩澤。
  • 堯年:指堯帝的時代,比喻太平盛世。
  • 啣恩:指感恩戴德。
  • 金鋻:指金質的鏡子,比喻明察鞦毫。
  • 禦筵:指皇帝的宴蓆。

繙譯

在宮廷的池塘邊,吉祥的氣息彌漫在禁苑的天空, 皇恩浩蕩,縂是特別眷顧近臣。 珍貴的白璧從天而降,錦緞如紅雲般絢爛,自日邊飄散。 制作出神奇的符咒,爲舜帝的早晨增添光彩, 刻畫成寶畫,記錄著堯帝時代的煇煌。 感恩戴德,卻慙愧於無以廻報, 在皇帝的宴蓆上,我先獻上了金質的鏡子,以示明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宮廷中的吉祥景象和皇帝對近臣的恩寵。詩中運用了許多象征和比喻,如“華渚”、“禁籞”、“白璧”、“紅雲”等,展現了皇宮的富麗堂皇和皇帝的慷慨賜予。後半部分則表達了詩人對皇恩的感激以及自謙無以廻報的心情,通過“啣恩”、“金鋻”等詞語,傳達了詩人對皇帝的忠誠和敬仰。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宮廷文化的特色。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