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趙少虛先生四首

空谷有佳人,素質明秋霜。 凌風拾翠羽,皎皎雙明璫。 負薪日慘廩,怨此江路長。 紅顏委中野,三嘆以徬徨。 傾城難可再,一顧何茫茫。 念此不得寐,嘯吒令心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素質:指人的品質、性格。
  • 淩風:迎風,冒著風。
  • 翠羽:翠鳥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飾物。
  • 明璫:古代婦女戴在耳垂上的裝飾品,這裡指明亮的耳飾。
  • 負薪:背負柴草,指從事勞動。
  • 慘廩:形容心情沉重、憂愁。
  • 怨此:怨恨這條路。
  • 紅顔:指美貌的女子。
  • 委中野:委棄在荒野之中。
  • 三歎:多次歎息。
  • 徬徨:徘徊,心神不甯。
  • 傾城:形容女子美貌絕倫,能使全城迺至全國的人都爲之傾倒。
  • 一顧:一次廻眸,形容女子的美貌足以讓人一見傾心。
  • 歗吒:大聲歎息。

繙譯

空曠的山穀中住著一位美麗的女子,她的品質如同鞦霜一般清澈明亮。她迎著風拾起翠鳥的羽毛,耳邊戴著明亮的耳飾。她背負著柴草,心情沉重,怨恨這條漫長的江路。美麗的女子被遺棄在荒野之中,她多次歎息,心神不甯。她的美貌足以讓全城爲之傾倒,一次廻眸便讓人心馳神往。想到這些,她無法入睡,大聲歎息,心中充滿了悲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美麗而孤獨的女子,她身処空穀,品質高潔,卻因命運的安排而感到無奈和悲傷。詩中通過“空穀”、“鞦霜”、“翠羽”、“明璫”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清冷而高遠的氛圍,突出了女子的超凡脫俗。後半部分則通過“負薪”、“怨此”、“紅顔委中野”等詞句,表達了女子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命運的無奈,展現了她內心的痛苦和掙紥。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古詩作品。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