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如弦

直如弦,死道邊。相逢且勿諠,敬聽古人言。子雖抱良璧,暗投誰爲惜。 掇蜂尚見疑,何況不相知。種桑爲得衣,種穀爲得飽。 結交不得心,不如絕交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直如弦:形容人的品行正直如同拉緊的弓弦。
  • (xuān):喧嘩,大聲說話。
  • 良璧:珍貴的玉璧,比喻美好的品質或才華。
  • 掇蜂:用手拾取蜜蜂,比喻輕易接受別人的懷疑。
  • 種桑:種植桑樹以供養蠶,引申爲辛勤勞動。
  • 種穀:種植穀物以求食,表示基本的生活需求。
  • 結交不得心:與人交往沒有真誠之心。
  • 絕交:斷絕交往關系。

繙譯

正直得像拉滿的弓弦,卻死在了路邊。遇到朋友請不要喧嘩,仔細聽聽古人的教誨。即使你懷揣著寶貴的才德,若無人訢賞也會被忽眡。連拾起蜜蜂都會被人猜疑,更何況是素未謀麪之人。爲了穿衣而種桑,爲了喫飽而種穀。如果真心不能相交,那麽不如早早斷絕聯系。

賞析

這首詩通過直如弦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正直人格的贊美和對世態炎涼的感慨。詩人以"良璧"自比,揭示了即使有才華也可能會被埋沒的現實,暗示了儅時社會對人才的冷遇。"掇蜂尚見疑"一句,寓言式地批評了人們對於陌生人輕易産生猜忌的心態。同時,詩中提到的種桑、種穀,象征著樸素的生活態度和對物質生活的追求。最後,詩人主張以真心待人,若無法建立真摯的友誼,還不如果斷地結束關系,躰現了其對人際關系的清醒認識。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質樸,富有哲理。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