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懷五十三首
西行一萬里,郡國何遙遙。
馬鳴寒日暮,始至咸陽橋。
渭水自縈帶,函關空寂寥。
秦家故宮闕,離離惟黍苗。
漢陵鬆與柏,枝幹半成樵。
草間兩翁仲,似欲語前朝。
廢興雖定理,遺蹟幾時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咸陽橋: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
- 渭水:黃河的最大支流,流經陝西中部。
- 函關:即函谷關,古代著名的關隘,位於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境內。
- 秦家:指秦朝。
- 離離:形容植物茂盛的樣子。
- 黍苗:黍子(一種糧食作物)的幼苗。
- 漢陵:指漢朝皇帝的陵墓。
- 樵:砍柴。
- 翁仲:古代對老人的尊稱,這裏指陵墓前的石像。
- 前朝:指過去的朝代,這裏特指秦漢。
- 廢興:指朝代的興衰更替。
翻譯
西行萬里,所到的郡國多麼遙遠。 在寒冷的日暮時分,馬兒嘶鳴,終於抵達咸陽橋。 渭水環繞如帶,函谷關卻空無一人,顯得寂寥。 秦朝的宮殿遺址,如今只見茂盛的黍苗。 漢朝的陵墓,松柏的枝幹多半已被砍伐。 草叢中的兩尊石像,似乎想要訴說前朝的故事。 朝代的興衰雖是定理,但這些遺蹟何時才能消失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西行途中的所見所感,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渭水自縈帶,函關空寂寥」描繪了自然景觀的靜謐與歷史的滄桑,而「秦家故宮闕,離離惟黍苗」和「漢陵鬆與柏,枝幹半成樵」則進一步以秦漢遺蹟的荒涼,抒發了對往昔輝煌的懷念與對時光流逝的無奈。結尾的「廢興雖定理,遺蹟幾時消」更是深刻地反映了歷史的無情與人類對過去的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