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陸使君長源水堂納涼效曹劉體
柳家陶暑亭,意遠不可齊。
煩襟蕩朱弦,高步援綠荑。
愛公滿亭客,來是清風攜。
瀅渟前溪上,曠望古郡西。
六月正中伏,水軒氣常悽。
野香襲荷芰,道性親鳧鷖。
禪子顧惠休,逸民重劉黎。
乃知高世量,不以出處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煩襟:煩躁的心情。
- 朱弦:紅色的琴絃,這裏指琴。
- 援:拿,取。
- 綠荑:綠色的嫩芽,這裏可能指植物的新芽。
- 瀅渟:水清澈的樣子。
- 荷芰:荷花和菱角。
- 鳧鷖:野鴨和鷗鳥。
- 禪子:修禪的人。
- 逸民:隱逸的人。
- 出處:指出仕和隱居。
- 暌:分離,隔閡。
翻譯
柳家的陶暑亭,意境深遠難以比擬。 煩躁的心情在琴聲中盪滌,高雅地採摘着綠色的嫩芽。 喜愛公滿亭中的客人,來時帶着清風。 清澈的前溪上,遠望古郡的西邊。 六月的正中伏天,水軒的氣息常顯得淒涼。 野外的香氣襲人,荷花和菱角間,道人的性情親近於野鴨和鷗鳥。 禪修者顧及惠休,隱逸者重視劉黎。 由此可知,高世之量,不因出仕或隱居而有所隔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在柳家陶暑亭中的清涼景象,通過「煩襟蕩朱弦」和「高步援綠荑」表達了詩人通過音樂和自然來淨化心靈、遠離塵囂的願望。詩中「瀅渟前溪上,曠望古郡西」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古郡的懷舊之情。末句「乃知高世量,不以出處暌」則表達了詩人對高潔人格的推崇,認爲真正的品格不應受世俗出仕或隱居的影響。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清靜生活的嚮往和對高尚品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