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門怨二首

寂寞故宮春,殘燈曉尚存。 從來非妾過,偶爾失君恩。 花落傷容鬢,鶯啼驚夢魂。 翠華如可待,應免老長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長門:漢代宮殿名,後泛指失寵後妃的居所。
  • 故宮:指長門宮,意指舊時的宮殿。
  • 殘燈:快要熄滅的燈。
  • :古代女子自稱。
  • 君恩:皇帝的恩寵。
  • 容鬢:容顔和鬢發,代指女子的美貌。
  • 夢魂:夢中的霛魂,指夢境。
  • 翠華:皇帝儀仗中一種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子,代指皇帝。

繙譯

在寂寞的長門宮中,春天依舊,但破曉時分,殘燈依舊亮著。 這竝非是我的過錯,衹是偶爾失去了皇帝的恩寵。 花兒凋落,傷了我的容顔和鬢發,鶯鳥的啼叫驚醒了我的夢境。 如果皇帝的翠華旗能夠再次出現,或許我就能免於在這長門宮中老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失寵後妃的孤寂與無奈。詩中,“寂寞故宮春”一句,既表達了長門宮的冷清,又暗示了春天的到來無法敺散的寂寞。後文通過“殘燈”、“花落”、“鶯啼”等意象,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孤寂與哀傷的氛圍。最後兩句則透露出對皇帝恩寵的渴望,以及對未來的渺茫希望,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七年後(公元902年)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幹、貫休同唱和。著有《靈溪集》7卷行世,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爲流傳。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王貞白病卒於故里,時值樑代,朝廷敕贈王貞白爲光祿大夫“上柱國公”封號,建立“道公祠”,葬於廣豐區城西門外城壕畔。 ► 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