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懷古

恃險不種德,興亡嘆數窮。 石城幾換主,天塹謾連空。 御路疊民冢,臺基聚牧童。 折碑猶有字,多記晉英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恃險:依賴險要的地勢。
  • 種德:樹立德行。
  • 興亡:國家的興起和滅亡。
  • 數窮:命運的極限。
  • 石城:指金陵(今南京)的城牆。
  • 天塹:天然的壕溝,這裏指長江。
  • :空,徒然。
  • 御路:皇帝出行的道路。
  • 民冢:百姓的墳墓。
  • 臺基:建築物的基座。
  • 折碑:斷裂的石碑。
  • 晉英雄:指晉朝的英雄人物。

翻譯

依賴險要的地勢而不樹立德行,國家的興亡只能嘆息命運的極限。 金陵的城牆幾經更迭主人,長江這天然屏障徒然連綿至天際。 皇帝的道路下堆積着百姓的墳墓,高臺的基座上聚集着放牧的孩童。 斷裂的石碑上仍有字跡,多記載着晉朝的英雄事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金陵古都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深沉感慨。詩中,「恃險不種德」一句,既是對歷史的批判,也是對後人的警示。後文通過對石城、天塹、御路等意象的描寫,展現了金陵的滄桑和歷史的無情。最後兩句則通過折碑上的字跡,回望晉朝的英雄時代,增添了詩的歷史厚重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歷史興衰的深刻思考。

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七年後(公元902年)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幹、貫休同唱和。著有《靈溪集》7卷行世,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爲流傳。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王貞白病卒於故里,時值樑代,朝廷敕贈王貞白爲光祿大夫“上柱國公”封號,建立“道公祠”,葬於廣豐區城西門外城壕畔。 ► 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