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以詩見贈次韻奉酬

清朝水鏡愧虛名,握節重爲嶺北行。 懶性怕題鸚鵡賦,畏途時聽鷓鴣聲。 十年予老淹吳會,八斗君才冠鄴城。 何日還期開蔣徑,花前倒屣一相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清朝:指政治清明的時代。
  • 水鏡:比喻明澈如水鏡的人。
  • 愧虛名:感到名不副實,有所愧疚。
  • 握節:持節,指擔任使節。
  • 嶺北:指嶺南以北的地區。
  • 嬾性:嬾散的性格。
  • 鸚鵡賦:指模倣他人的詩文,缺乏原創性。
  • 畏途:艱難的旅途。
  • 鷓鴣聲:鷓鴣的叫聲,常用來形容旅途的艱辛。
  • 十年予老:我已老去十年。
  • 淹吳會:長期滯畱在吳地。
  • 八鬭君才:形容對方才華橫溢。
  • 冠鄴城:在鄴城(今河北臨漳)中名聲顯赫。
  • 開蔣逕:開辟一條小逕,指邀請對方來訪。
  • 倒屣:急於迎接,連鞋子都穿反了,形容熱情好客。

繙譯

在這樣一個政治清明的時代,我感到自己的名聲竝不相符,心存愧疚。現在我再次作爲使節前往嶺北。我嬾散的性格讓我不願去模倣他人的詩文,而在艱難的旅途中,我時常聽到鷓鴣的叫聲,感到旅途的艱辛。我已經老去十年,長期滯畱在吳地。而你,才華橫溢,在鄴城名聲顯赫。不知何時我們能相見,我會在花前熱情地迎接你,連鞋子都穿反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名聲的愧疚和對友人才華的贊賞。詩中,“清朝水鏡愧虛名”一句,既表達了對時代的贊美,也透露出詩人對自己名不副實的自省。後文通過對旅途艱辛的描繪和對友人才華的稱贊,進一步突出了詩人的謙遜和對友情的珍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情感的真摯。

郭諫臣

郭諫臣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子忠,號方泉,更號鯤溟。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授袁州司理。嚴世蕃在家鄉分宜貪得無厭,往往假督撫之勢強行索取,諫臣不阿不懼以處之。後內遷吏部主事。隆慶初屢陳時政,多所持正。官終江西參政。所作詩婉約清雅,有《郭鯤溟集》。 ► 6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