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樑先生芸閣

聖人與天本無作,六經之言天註腳。百氏區區贅疣若,汗牛充棟故可削。 世人聞見多尚博,恨不堆書等山嶽。舍東丈人號芸閣,高坐鬆根自鳴鐸。 摳趨童子慎唯諾,口授心傳爲小學。孝經論語時參錯,子史平生盡拈卻,寄以斯名聊自謔。 講下諸郎頗淳樸,誰敢作嘲侮先覺。讀書不爲章句縛,千卷萬卷皆糟粕。 野鳥晝啼山花落,舍西先生睡方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六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樂經》、《春鞦》六部儒家經典。
  • 百氏:指諸子百家。
  • 贅疣:比喻多餘無用的東西。
  • 汗牛充棟:形容書籍非常多。
  • 蕓閣:藏書的地方,也指書房。
  • 摳趨:恭敬地跟隨。
  • 唯諾:應答聲,表示順從。
  • 小學:指兒童教育的基礎堦段。
  • 章句:指對古書的注解和解釋。
  • 糟粕:比喻無用的或質量低劣的東西。

繙譯

聖人與天本來無需刻意作爲,六經中的言論不過是天的注解。百家學說如同多餘的贅生物,汗牛充棟的書籍其實可以削減。 世人往往追求博學,恨不得書籍堆積如山。而東邊的丈人號稱蕓閣,高坐在松樹根旁,自己敲響鐸鈴。 跟隨的童子恭敬地應答,他口授心傳,教授基礎的兒童教育。《孝經》和《論語》時常交錯講授,子史類的書籍則被完全擱置,以此名號自嘲。 講堂下的諸位青年頗爲淳樸,誰敢嘲笑這位先知先覺。讀書不應被章句束縛,千卷萬卷的書籍皆爲糟粕。 野鳥在白天啼叫,山花隨風飄落,捨西的先生正睡得香甜。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聖人”與“六經”、“百氏”與“贅疣”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於學問的深刻見解。作者認爲真正的學問不應被繁瑣的書籍所束縛,而應追求本質和精髓。詩中“捨東丈人”的形象,象征著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真知的學者風範。結尾処的自然景象,更是以景結情,表達了作者對於清靜自得生活的曏往。

陳獻章

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裏,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兩赴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理學,居半年而歸。筑陽春臺,讀書靜坐,數年不出戶。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爲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其學以靜爲主,教學者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蘭溪姜麟稱之爲“活孟子”。又工書畫,山居偶乏筆,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時呼爲茅筆字。畫多墨梅。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