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祠下短述

虎門千頃雪翻騰,中有長鯨鼓鬣行。 看弄漁舟移白日,欲拋塵土住滄溟。 江西不得誇彭蠡,李白何須醉洞庭。 天際有山皆古色,水邊無樹不秋聲。 一春桃李風吹盡,萬里乾坤雨洗清。 畫舫乘空書卷白,晴霞映水布衣明。 不辭海上兒童識,亦有祠前老樹精。 歲歲放歌來此地,晚年偏喜不簪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虎門:地名,位於今廣東省東莞市西南,珠江口東岸。
  • 千頃:形容面積廣大。
  • 雪翻騰:比喻海浪洶涌。
  • 長鯨:巨大的鯨魚。
  • 鼓鬣:鬣(liè),指鯨魚的背鰭。鼓鬣形容鯨魚遊動時背鰭的動態。
  • 滄溟:大海。
  • 彭蠡:即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
  • 洞庭: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
  • 古色:古老的顏色,指山色蒼茫。
  • 秋聲:秋天的聲音,指水邊樹木的蕭瑟聲。
  • 桃李:比喻春天的花朵。
  • 乾坤:天地。
  • 畫舫:裝飾華麗的船。
  • 晴霞:晴朗天空中的彩霞。
  • 布衣:平民的服飾,代指平民。
  • 簪纓:古代官員的冠飾,代指官職。

翻譯

在虎門,千頃海面上海浪如雪般翻騰,中間有巨大的鯨魚揮動着背鰭遊動。看着漁船在白日中移動,我想要拋開塵世的煩惱,永遠住在廣闊的大海之中。即使是在江西,也不能誇耀彭蠡湖的美景,李白又何必醉心於洞庭湖呢?天邊的山巒都帶着古老的色彩,水邊的樹木無不發出秋天的聲音。一整個春天,桃花和李花都被風吹落,整個世界被雨水洗淨。我乘着裝飾華麗的船,書卷在空中翻飛,晴朗天空中的彩霞映照在水面上,使得平民的衣裳也顯得明亮。我不介意海邊的孩子們認識我,祠堂前也有古老樹木的精靈。每年我都會來這裏放歌,晚年我特別喜歡不戴官帽,過着無拘無束的生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南海祠下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虎門海景的生動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嚮往和對塵世生活的厭倦。詩中「虎門千頃雪翻騰」等句,以壯闊的筆觸勾勒出海浪的洶涌和鯨魚的雄姿,體現了作者對大海的深情。後文通過對春天花朵的描寫和對秋聲的感受,進一步以自然景色的變化來映射人生的無常和世事的變遷。結尾處表達了對簡單生活的嚮往,體現了作者晚年追求心靈自由的理想。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陳獻章

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裏,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兩赴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理學,居半年而歸。筑陽春臺,讀書靜坐,數年不出戶。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爲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其學以靜爲主,教學者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蘭溪姜麟稱之爲“活孟子”。又工書畫,山居偶乏筆,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時呼爲茅筆字。畫多墨梅。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