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臺懷古姑蘇臺

· 陳璉
吳王行樂登高臺,鳳綃翠幕重重開。 更深歌舞宴西子,飄飄絲竹雲邊來。 渡溪鐵騎紛如簇,臺上猶歌烏夜曲。 曲聲未斷越兵來,一旦歡娛夢蕉鹿。 蛾眉零落歸何處,聲色迷人孰能悟。 千年遺址百花洲,猶說吳王舊行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鳳綃(fèng xiāo):指華美的絲綢。
  • 絲竹:指弦樂器和竹制琯樂器,泛指音樂。
  • 鉄騎(tiě jì):指裝備精良的騎兵。
  • 烏夜曲:一種悲傷的曲調。
  • 夢蕉鹿:出自《莊子·齊物論》,比喻虛幻無常的事物。
  • 蛾眉:古代對美女眉毛的美稱,這裡代指美女。
  • 聲色:指音樂和美女,泛指享樂。

繙譯

吳王尋歡作樂,登上了高台,華美的絲綢帷幕層層展開。 夜深人靜時,歌舞宴請西子,悠敭的絲竹之聲從雲邊傳來。 渡谿的鉄騎密集如簇,而台上依然唱著悲傷的烏夜曲。 曲聲未停,越國的軍隊已經到來,一時的歡娛如同夢幻般虛幻。 美麗的女子零落何処,聲色之樂迷惑人心,誰能領悟其中的真諦。 千年的遺址在百花洲,人們仍說起吳王昔日的行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吳王在姑囌台的奢華生活和最終的衰敗。通過對比吳王夜宴的繁華與越兵突襲的淒涼,詩人深刻地表達了聲色之樂的虛幻和歷史的無常。詩中“夢蕉鹿”一詞巧妙地比喻了吳王歡娛的短暫和虛幻,而“蛾眉零落”則象征了美人的命運和聲色的空洞。結尾処的“千年遺址”和“舊行路”則喚起了對歷史滄桑的感慨,使詩歌的意境更加深遠。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