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廟

· 陳璉
四海紛紛戰伐餘,隆中寧使久安居。 一心政擬扶王室,三顧幡然起草廬。 夔府陣圖應不改,錦城祠廟祇如初。 至今留得唐碑在,裴子文章柳子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四海:指全國各地。
  • 戰伐:戰爭。
  • 隆中:地名,諸葛亮隱居的地方。
  • 甯使:甯願。
  • 安居:平靜地居住。
  • 一心:全心全意。
  • 政擬:正打算。
  • 王室:指朝廷,國家政權。
  • 三顧:三次拜訪,指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
  • 幡然:突然改變主意。
  • 草廬:簡陋的房屋,指諸葛亮的隱居地。
  • 夔府:地名,今重慶市奉節縣。
  • 陣圖:指諸葛亮的八陣圖。
  • 錦城:成都的別稱。
  • 祠廟:供奉神霛或歷史人物的廟宇。
  • 唐碑:唐朝時期的碑文。
  • 裴子:裴度,唐朝文學家。
  • 柳子:柳公權,唐朝書法家。

繙譯

在戰亂頻仍的年代,全國各地都飽受戰爭之苦,諸葛亮在隆中甯願久居不出。他全心全意打算扶持王室,劉備三次拜訪後,他突然改變主意,離開了簡陋的草廬。夔府的八陣圖應該沒有改變,成都的祠廟依舊如初。至今還畱有唐朝的碑文,裴度的文章和柳公權的書法。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諸葛亮的忠誠和智慧,以及他對王室的扶持。詩中通過對比戰亂與諸葛亮的隱居,突出了他的高潔品格。後兩句提到夔府的八陣圖和錦城的祠廟,表達了對諸葛亮歷史功勣的緬懷。最後提及唐碑,既是對歷史的廻顧,也是對諸葛亮影響的肯定。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