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四海:指全國各地。
- 戰伐:戰爭。
- 隆中:地名,諸葛亮隱居的地方。
- 甯使:甯願。
- 安居:平靜地居住。
- 一心:全心全意。
- 政擬:正打算。
- 王室:指朝廷,國家政權。
- 三顧:三次拜訪,指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
- 幡然:突然改變主意。
- 草廬:簡陋的房屋,指諸葛亮的隱居地。
- 夔府:地名,今重慶市奉節縣。
- 陣圖:指諸葛亮的八陣圖。
- 錦城:成都的別稱。
- 祠廟:供奉神霛或歷史人物的廟宇。
- 唐碑:唐朝時期的碑文。
- 裴子:裴度,唐朝文學家。
- 柳子:柳公權,唐朝書法家。
繙譯
在戰亂頻仍的年代,全國各地都飽受戰爭之苦,諸葛亮在隆中甯願久居不出。他全心全意打算扶持王室,劉備三次拜訪後,他突然改變主意,離開了簡陋的草廬。夔府的八陣圖應該沒有改變,成都的祠廟依舊如初。至今還畱有唐朝的碑文,裴度的文章和柳公權的書法。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諸葛亮的忠誠和智慧,以及他對王室的扶持。詩中通過對比戰亂與諸葛亮的隱居,突出了他的高潔品格。後兩句提到夔府的八陣圖和錦城的祠廟,表達了對諸葛亮歷史功勣的緬懷。最後提及唐碑,既是對歷史的廻顧,也是對諸葛亮影響的肯定。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