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宿雲臺

· 王稱
一徑緣蘿到上方,宿雲臺閣樹蒼蒼。 憑虛目送秋鴻遠,向夕窗涵海雨涼。 童子見人能下拜,老僧出定自焚香。 近來性癖耽禪悅,長向空門禮法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宿雲臺:地名,位於山上,可能爲僧人修行之處。
  • :藤蘿,一種攀緣植物。
  • 上方:高處,這裏指山頂。
  • 憑虛:憑空,無所依託。
  • 秋鴻:秋天的雁羣。
  • 向夕:傍晚。
  • :包含,這裏指窗戶似乎能包含海雨的涼意。
  • 禪悅:禪定的喜悅,指通過禪修獲得的內心平靜和愉悅。
  • 空門:佛教的別稱,因佛教認爲世間萬物皆空,故稱。
  • 法王:佛教中對佛陀的尊稱。

翻譯

沿着藤蘿覆蓋的小徑,我到達了山頂的宿雲臺,四周的樹木鬱鬱蔥蔥。我無所依託地目送着秋天的雁羣飛向遠方,傍晚時分,窗戶似乎能包含海雨帶來的涼意。童子見到人便能恭敬地下拜,老僧從禪定中醒來,自然地開始焚香。近來我的性格越發偏好禪修的喜悅,常常在佛門中向法王禮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登上宿雲臺的所見所感,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禪修生活的嚮往和內心的寧靜。詩中「憑虛目送秋鴻遠」一句,既展現了詩人超然物外的境界,又暗含了對遠方和自由的嚮往。「向夕窗涵海雨涼」則巧妙地運用了擬人手法,將窗戶賦予了生命,彷彿它能感受到海雨的涼意,進而傳達出詩人內心的清涼與寧靜。最後兩句直接表達了詩人對禪修生活的熱愛和虔誠,展現了其內心的平和與滿足。

王稱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東東阿人,字孟揚,一作孟揚。洪武中領鄉薦,入國子監。旋陳情養母。永樂初授國史院檢討,與修《永樂大典),充副總裁。旋參英國公張輔軍攻交趾,還守故官。與解縉交好,後坐縉黨,下獄死。爲人目空四海,辯若懸河,視餘子瑣瑣,以是名雖日彰,謗亦隨之。有《虛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