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陵送劉大還三山

· 王稱
江流幔曙入河低,一尺魚箋醉懶題。 古道菊花秋草裏,敗林莎井露螿啼。 空林寒影凋芳樹,遠澗泉聲下碧溪。 客路相逢方絕倒,馬蹄何事又東西。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溫陵:地名,今福建省泉州市。
  • 三山:地名,今福建省福州市。
  • 江流幔曙:江水在曙光中流淌,如同幔帳。
  • 魚箋:古代書寫用的一種紙,這裏指書信。
  • 古道:古老的驛道。
  • 莎井:長滿莎草的井。
  • 露螿:露水中的蟬。
  • 芳樹:芳香的樹木。
  • 遠澗:遠處的山澗。
  • 泉聲:泉水流動的聲音。
  • 碧溪:清澈的溪流。
  • 絕倒:形容非常驚訝或佩服。
  • 馬蹄:馬的蹄聲,這裏指馬行走。

翻譯

江水在曙光中緩緩流入低谷,我懶洋洋地醉着,連一封書信都懶得寫。古老的驛道上,秋草中盛開着菊花,破敗的林間,一口長滿莎草的井旁,露水中的蟬在鳴叫。空曠的林中,寒風吹動着凋零的芳樹,遠處的山澗裏,泉水聲聲流入清澈的溪流。在旅途中偶遇,我們都感到非常驚訝,但爲何馬蹄聲又分別向東西而去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溫陵送別友人劉大歸三山的情景,通過江流、古道、秋草、芳樹等自然景象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淒涼而又美麗的意境。詩中「魚箋醉懶題」表達了詩人因離別而心灰意懶的情緒,而「馬蹄何事又東西」則流露出對友人離去的無奈與不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離別的感慨。

王稱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東東阿人,字孟揚,一作孟揚。洪武中領鄉薦,入國子監。旋陳情養母。永樂初授國史院檢討,與修《永樂大典),充副總裁。旋參英國公張輔軍攻交趾,還守故官。與解縉交好,後坐縉黨,下獄死。爲人目空四海,辯若懸河,視餘子瑣瑣,以是名雖日彰,謗亦隨之。有《虛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