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莫夢訪沖默道人山房三首

湖山多勝概,南巖雲氣深。 我友此巖居,栽鬆已成陰。 俯濯巖下流,仰奏巖中琴。 焚香閱真誥,擊節和鳴禽。 懸知神慮淡,豈受名跡侵。 餘生未聞道,歲晚遇知音。 欲叩達生旨,豁此煩促襟。 春江浩難渡,空爾夢中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春莫:春末。
  • 沖默:淡泊恬靜。
  • 道人:此處指修道之人。
  • 山房:山中的居所。
  • 勝概:美景。
  • 南巖:南面的山岩。
  • 雲氣:雲霧。
  • 巖居:山岩中的居所。
  • 真誥:道教的經典。
  • 擊節:打節拍。
  • 鳴禽:鳴叫的鳥。
  • 懸知:深知。
  • 神慮:心神思慮。
  • 名跡:名聲和事蹟。
  • 達生旨:達到生命的真諦。
  • 煩促襟:煩惱和急促的心情。
  • 浩難渡:浩大難以渡過。

翻譯

春末時節,我夢見訪問了一位名叫沖默的道人,他住在山中的居所。那裏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南面的山岩雲霧繚繞。我的這位朋友就居住在這山岩之中,他種下的松樹已經長成了茂密的樹蔭。他俯身在巖下的溪流中洗滌,仰頭在巖中彈奏着琴。他焚香閱讀道教經典,打着節拍與鳴叫的鳥兒和鳴。我深知他的思慮淡泊,不受名聲和事蹟的侵擾。我這一生尚未領悟到道的真諦,直到晚年才遇到這樣的知音。我想要向他請教達到生命真諦的方法,以解開我心中的煩惱和急促。春天的江水浩大難以渡過,只能在夢中尋找你的身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春末夢境中的山居景象,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道人沖默的隱逸生活和淡泊心境。詩中「湖山多勝概,南巖雲氣深」等句,以景入詩,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後文通過對道人日常生活的描寫,如「俯濯巖下流,仰奏巖中琴」,進一步體現了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結尾處「春江浩難渡,空爾夢中尋」則表達了詩人對道人生活的嚮往和對生命真諦的追求,同時也透露出一種無奈和悵惘,只能在夢中尋找那份寧靜與智慧。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讚美和對生命哲理的思索。

王天性

王天性,以忤上司早賦歸田,肆志于山水詩酒間,嘗作《半憨先生傳》以自況。著有《半憨集》。清馮奉初《潮州耆舊集》卷一六、吳道鎔《廣東文徵作者考》卷四有傳。王天性詩,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捲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軒先生遺草》爲底本。 ► 1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