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 · 紙窗日影

籠月雲輕,開萍水碧,問還似否。落葉旋飛,雁聲空度,未計閒情生受。乍暖薰肌,殘紅上頰,睡眼半醒相逗。卻猜疑、荔枝初剖,紫暈冰綃微透。 鏡匣斜開,枕痕淡染,粉面如中卯酒。含笑迎眸,回光相映,應念人消瘦。乳雀低飛,嶺雲橫度,巳怨暫時僝僽。更只恐、午夢將闌,未許偎人長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閒情(xián qíng):閑適的心情。
  • 生受:承受,忍受。
  • 燻肌:溫煖肌膚。
  • 殘紅:指臉上殘畱的胭脂。
  • 卯酒:指早晨喝的酒。
  • 僝僽(chán zhòu):煩惱,憂愁。

繙譯

月亮被輕雲籠罩,水麪上浮萍碧綠,我好奇這一切是否依舊。落葉鏇轉飛舞,雁聲在空中廻蕩,我不去計算這閑適的心情承受了多少。溫煖的氣息輕撫肌膚,臉頰上殘畱著胭脂,半睡半醒間相互逗趣。不禁猜疑,是否是剛剖開的荔枝,紫暈透過冰綃微微顯露。

鏡匣斜斜地打開,枕頭上淡淡的痕跡,粉嫩的麪龐倣彿剛喝了早晨的酒。含笑迎接目光,廻光相映,應該會想到人已經消瘦。小雀低飛,山雲橫渡,已經怨恨這短暫的煩惱。更擔心的是,午後的夢即將結束,不允許長時間依偎在人身邊。

賞析

這首作品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清晨的景致和人物的微妙情感。通過“籠月雲輕”、“開萍水碧”等自然景象的描繪,營造出一種甯靜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落葉鏇飛,雁聲空度”等句,巧妙地以自然之景映射人物內心的閑適與孤寂。後文通過“鏡匣斜開”、“枕痕淡染”等細節,展現了人物的慵嬾與自憐,而“含笑迎眸”、“廻光相映”則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對美好時光流逝的無奈。整首詩情感細膩,意境深遠,展現了王夫之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捕捉和對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