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 · 竹影

紙窗僧院,記溼雲初散,秋山如洗。繚繞茶煙輕嫋外,荇藻澹生空水。檐雀低飛,鬆鼯偷竄,欲壓還扶起。蘭風微展,泠然斜嚲仙袂。 不道活現金身,尋根撥葉,問幾莖疊翠。斷續晴嵐飛片片,總入虛澄鏡裏。題字遮殘,疏櫺界破,歷亂毿毿尾。閒心窺破,闌干何事重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繚繞(liáo rào):迴環旋轉。
  • 荇藻(xìng zǎo):水生植物,這裏指水草的影子。
  • 澹生(dàn shēng):平靜地出現。
  • 空水:指水面。
  • 鬆鼯(sōng wú):松鼠。
  • 泠然(líng rán):清涼的樣子。
  • 斜嚲(xié duǒ):斜斜地垂下。
  • 仙袂(xiān mèi):仙人的衣袖。
  • 活現:生動地顯現。
  • 金身:指佛像。
  • 尋根撥葉:仔細觀察植物的根部和葉片。
  • 晴嵐(qíng lán):晴天時山中的霧氣。
  • 虛澄(xū chéng):清澈透明。
  • 疏櫺(shū líng):窗戶上稀疏的格子。
  • 歷亂(lì luàn):雜亂無章。
  • 毿毿(sān sān):細長的樣子。
  • 閒心(xián xīn):閒適的心情。

翻譯

記得在僧院的紙窗前,雲霧剛剛散去,秋天的山巒如洗過一般清新。茶煙繚繞,輕輕飄散,水草的影子在平靜的水面上淡淡出現。檐下的雀鳥低飛,松鼠偷偷竄動,彷彿要將山壓彎又扶起。蘭花的香氣微微展開,清涼的風斜斜地吹動仙人的衣袖。

沒想到生動地顯現出佛像的金身,仔細觀察植物的根部和葉片,詢問幾根翠綠的枝條。晴朗的山嵐片片飛舞,全都映入清澈透明的鏡中。題字遮住了殘缺的部分,窗戶上稀疏的格子界破了畫面,細長的枝條雜亂無章。閒適的心情被窺破,爲何還要再次倚靠欄杆。

賞析

這首作品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秋日僧院的靜謐景象。通過「紙窗僧院」、「秋山如洗」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繚繞茶煙」、「荇藻澹生空水」等句,巧妙地運用了視覺與感覺的交融,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後文通過對「金身」、「晴嵐」等元素的描繪,進一步加深了詩的意境,展現了作者對禪意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景物的敏銳觀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清淨生活的追求和對自然之美的讚美。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