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夏

午睡過微雨,西清引涼吹。 雲光逗新葉,浮綠起新媚。 文禽時一飛,水影搖丹翠。 物故有今昔,化理無榮悴。 遙知薪指窮,未始天容替。 閱變遞紛擾,損悲任流逝。 嗣者無適期,遐哉惘高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午睡:中午的小憩。
  • 西清:西邊的清涼。
  • 涼吹:涼風。
  • 雲光:雲彩的光影。
  • :逗畱,停畱。
  • 浮綠:水麪上的綠色植物。
  • 新媚:新生的美麗。
  • 文禽:有花紋的鳥。
  • 丹翠:紅色和綠色。
  • 物故:事物。
  • 今昔:現在和過去。
  • 化理:變化的自然法則。
  • 榮悴:盛衰。
  • 薪指窮:柴火燒盡。
  • 天容替:天色變化。
  • 閲變:經歷變化。
  • 遞紛擾:連續不斷的紛擾。
  • 損悲:減少悲傷。
  • 流逝:時間的流逝。
  • 嗣者:繼承者。
  • 無適期:沒有確定的時期。
  • 遐哉:遙遠啊。
  • 惘高寄:迷茫地寄托於高遠。

繙譯

中午小憩後,經過一場微雨,西邊的清涼帶來了涼風。 雲彩的光影停畱在新葉上,水麪上的綠色植物展現出新生的美麗。 有花紋的鳥兒偶爾飛過,水中的影子搖曳著紅色和綠色。 事物有現在和過去的區別,但變化的自然法則沒有盛衰之分。 遠遠地知道柴火終將燒盡,天色也將隨之變化。 經歷著連續不斷的紛擾,減少悲傷,任由時間流逝。 繼承者沒有確定的時期,遙遠啊,迷茫地寄托於高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日午後的甯靜景象,通過微雨、涼風、雲光、新葉等自然元素,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變化。詩中“物故有今昔,化理無榮悴”一句,深刻地指出了自然界中萬物雖有盛衰,但變化的自然法則卻是恒常不變的。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