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汪抑之三首

聞子賦茆屋,來歸在何年? 索居間楚越,連峯鬱參天。 緬懷巖中隱,磴道窮扳緣。 江雲動蒼壁,山月流澄川。 朝採石上芝,暮漱鬆間泉。 鵝湖有前約,鹿洞多遺篇。 寄子春鴻書,待我秋江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茆(máo)屋:茅屋。茆,同「茅」,指茅草。
  • 索居:獨居。
  • 楚越:古代楚國和越國,地域相隔甚遠,這裏形容彼此距離遙遠。
  • 鬱參天:繁茂高大,直插雲霄。鬱,茂盛;參天,插入高空。
  • 緬懷:遙想,追念。
  • 磴(dèng)道:登山的石徑。
  • 扳緣:同「攀緣」,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動、攀登。
  • :漱口,這裏引申爲飲用。
  • 鵝湖:鵝湖山,在江西鉛山縣,南宋時朱熹與陸九淵曾在此進行學術辯論,史稱「鵝湖之會」。
  • 鹿洞:白鹿洞,在江西廬山五老峯下,唐、宋時爲讀書講學之地,朱熹曾在此講學,並制定學規。
  • 春鴻書:春日裏鴻雁傳來的書信,指書信。

翻譯

聽說你要建造茅屋隱居,不知歸來是在哪一年? 我倆如今彼此獨居,相隔遙遠如楚越之地,連綿的山峯高大茂盛,直插雲天。 我常常遙想那巖中的隱士生活,攀登曲折的石徑艱難向前。 江上的雲霞繚繞,晃動着青色的崖壁,山間的明月灑下清輝,流淌在澄澈的河川。 清晨去採摘石頭上的靈芝,傍晚飲下鬆間的清泉。 鵝湖曾有我們之前的約定,鹿洞留存着諸多前輩的經典篇章。 我託春日的鴻雁給你寄去書信,等待我秋日從江上乘船歸來相聚。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友人汪抑之的深切情誼與對隱逸生活的嚮往。開篇以詢問友人歸期,引出彼此分離的現狀,「索居間楚越,連峯鬱參天」描繪出距離的遙遠,爲思念奠定基調。 中間部分對巖中隱士生活細緻的想象與描繪,如「江雲動蒼壁,山月流澄川。朝採石上芝,暮漱鬆間泉」,營造出一種清幽、超凡脫俗的意境,體現了作者對質樸自然生活的嚮往,畫面感十足,讓人身臨其境。 「鵝湖有前約,鹿洞多遺篇」則巧妙借用歷史上著名的學術活動之地,暗示與友人有着共同的學術追求和理想。 最後「寄子春鴻書,待我秋江船」,以寄信和盼相聚收尾,感情真摯深切,展現了友情的醇厚以及對相聚的期待,餘味悠長 。整首詩語言優美典雅,情感內斂而深沉。

王守仁

王守仁

明浙江餘姚人,初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子。十五歲訪客居庸、山海間,縱觀山川形勝。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劉瑾,廷杖,謫貴州龍場驛丞。瑾誅,任廬陵知縣。十一年,累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鎮壓大帽山、浰頭、橫水等處山寨凡八十四處民變,設崇義、和平兩縣。十四年,平寧王朱宸濠之亂。世宗時封新建伯。嘉靖六年總督兩廣兼巡撫,鎮壓斷藤峽瑤民八寨。先後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歸,行至南安而卒。其學以致良知爲主,謂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當求諸物。弟子極衆,世稱姚江學派。以曾築室陽明洞中,學者稱陽明先生。文章博大昌達,初刻意爲詞章,後不復措意工拙,而行墨間自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 9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