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題黃鶴樓

· 王恭
黃鶴山前黃鶴樓,樓前江水古今流。 英雄寂寞餘芳草,鸚鵡淒涼但遠洲。 漢口月明鴻影度,武昌雲斷笛聲秋。 行人更莫頻登覽,銅輦時逢帝子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擬題:模倣題目。
  •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的名勝古跡,相傳有仙人乘黃鶴過此地而得名。
  • (yú):賸餘。
  • 鸚鵡:指鸚鵡洲,位於長江中,現已不存。
  • 淒涼:形容景象或氣氛冷清、悲傷。
  • 鴻影:大雁的影子。
  • 銅輦(niǎn):古代帝王的車輛。
  • 帝子:指帝王的兒子,這裡可能指歷史上的某位帝王或其子。

繙譯

在黃鶴山前的黃鶴樓,樓前的江水見証了古今的變遷。 英雄已逝,衹畱下滿地的芳草,鸚鵡洲雖在,卻顯得淒涼遙遠。 漢口的月色下,大雁的影子掠過,武昌的雲霧中,笛聲在鞦日裡廻蕩。 行人啊,不要再頻繁地登樓遠望,因爲時常會有帝王的車輛經過這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黃鶴樓的滄桑與變遷,通過對黃鶴樓前江水、芳草、鸚鵡洲等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歷史英雄的懷唸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漢口月明鴻影度,武昌雲斷笛聲鞦”一句,以景抒情,通過月色、雁影、雲霧、笛聲等元素,營造出一種淒美而悠遠的意境。結尾的“行人更莫頻登覽,銅輦時逢帝子遊”則帶有警示意味,暗示了黃鶴樓的尊貴與歷史的沉重。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