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成獲稻數十斛輒分三子一甥二首

· 王跂
九齡文弱驕庭寵,三十清狂恃母憐。 常謂優遊堪卒歲,不知飢凍逼衰年。 孤生馮衍陶潛後,譬死男婚女嫁前。 從此折鐺煨粥外,赤髭白足是前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hú):古代容量單位,一斛等於十鬥。
  • (shēng):外甥,姐姐或妹妹的兒子。
  • 九齡:指九歲。
  • 清狂:放逸不羈。
  • 卒歲:度過一年。
  • 馮衍:東漢時期的文學家,此處可能指作者自比。
  • 陶潛:即陶淵明,東晉時期的著名隱逸詩人。
  • 赤髭白足:形容僧人的形象,赤髭指紅色的鬍鬚,白足指光腳。

翻譯

九歲時文靜柔弱,受盡庭院的寵愛;三十歲時放逸不羈,全靠母親的憐愛。 常常以爲悠閒自得可以度過一年,卻不知飢餓和寒冷在晚年逼近。 我孤獨地生活在馮衍和陶潛之後,就像男子在婚嫁之前死去一樣。 從此以後,除了用破鍋煮粥外,紅色的鬍鬚和光腳的僧人成了我的前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從幼年到中年的生活狀態和心理變化。詩中,「九齡文弱驕庭寵」和「三十清狂恃母憐」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詩人性格的轉變。後兩句「常謂優遊堪卒歲,不知飢凍逼衰年」則透露出詩人對現實困境的無奈和對未來的憂慮。最後兩句以僧人形象作結,暗示了詩人對超脫世俗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對自由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