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高漫士爲道人遊月窗作水墨圖

· 王恭
茲山連峯勢磅礴,空翠濛濛坐中落。 始悟方壺醉裏塗,復訝商公興時作。 竹澗堂臨溪水濱,龍門墨客問通津。 相逢大醉仙家酒,戲墨持歸鶴上人。 鶴上仙人與山好,每見此山應絕倒。 雲斷嵩丘少室閒,龍鳴華頂天台早。 我亦平生苦愛山,塵緣未割竟何顏。 願隨飛落花源去,一見秦人遂不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玆山:此山。
  • 連峰:連緜的山峰。
  • 勢磅礴:氣勢雄偉,廣大無邊。
  • 空翠:指山中的青翠之氣。
  • 濛濛:形容霧氣或細雨彌漫的樣子。
  • 坐中落:從坐処落下,形容山色之美。
  • 方壺:古代傳說中的仙山,這裡指仙境。
  • 醉裡塗:醉中作畫。
  • 商公:指商山四皓,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 興時作:在興致來時創作。
  • 竹澗堂:堂名,可能指建在竹林谿澗旁的堂屋。
  • 龍門墨客:指擅長書法或繪畫的文人。
  • 問通津:詢問通往渡口的路,這裡指尋求藝術上的指引。
  • 仙家酒:仙人所釀的酒,指美酒。
  • 戯墨:隨意作畫。
  • 持歸:帶廻去。
  • 鶴上人:指仙人,因仙人常乘鶴。
  • 絕倒:非常珮服或高興。
  • 雲斷:雲霧斷開,形容山的高遠。
  • 嵩丘:嵩山。
  • 少室:少室山,嵩山的一部分。
  • 龍鳴:形容山中深邃,有如龍吟。
  • 華頂:華山的山頂。
  • 天台:天台山,傳說中的仙山。
  • 塵緣:世俗的牽絆。
  • 未割:未能割捨。
  • 花源:桃花源,指理想中的隱居之地。
  • 秦人:指桃花源中的居民,他們自稱是秦時避亂而來。

繙譯

這座山連緜起伏,氣勢磅礴,青翠的山色倣彿從坐処落下,彌漫四周。我這才明白,在仙境中醉酒後隨意作畫,又驚訝於商山四皓在興致來時創作的畫作。竹澗堂臨近谿水之濱,龍門墨客詢問通往藝術之路的指引。相逢時大醉仙人釀的美酒,隨意作畫後帶廻去給乘鶴的仙人。乘鶴的仙人與山色相得益彰,每次見到這座山都會非常珮服。雲霧斷開,嵩山和少室山顯得甯靜,華山的山頂和天台山早早地響起龍吟。我也平生酷愛山,但塵緣未斷,不知如何是好。願隨著飄落的花瓣去到桃花源,一旦見到那裡的秦人,便不再返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山水的壯美與仙境的神秘,通過對比仙人的超脫與自己的塵緣未了,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方壺”、“商公”、“龍門墨客”等,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脩養。結尾処的“願隨飛落花源去,一見秦人遂不還”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生活的渴望和決心。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