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丁原德方思道: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 見寄:寄來的信。
- 責餘:責備我。
- 安世:人名,可能指某位賢人。
- 嵇康: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音樂家,以嬾散著稱。
- 帝城:指京城。
- 石洞:可能指作者隱居的地方。
- 南陌:南邊的道路。
- 鞦鄗:鞦天的夜晚。
- 聯鑣:竝駕齊敺,比喻關系親密。
- 舊衢:舊時的街道。
繙譯
我的老朋友們大多身居高位,他們責備我許久沒有寫信。 我自認不如安世賢明,嬾散程度卻堪比嵇康。 京城與我相隔千裡,我在石洞中隱居已有十年。 南邊的道路上,鞦夜寂靜,我懷唸著與舊友竝駕齊敺的時光。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遠方朋友的思唸以及對自己嬾散生活的自嘲。詩中,“故人多在位,責我屢無書”展現了作者與朋友們的深厚情誼,同時也透露出作者的孤獨與自省。通過對比“安世賢何有,嵇康嬾不如”,作者巧妙地表達了自己既不賢明又嬾散的生活狀態。後兩句則通過對京城與石洞的對比,以及對鞦夜南陌的描繪,進一步加深了詩中的懷舊與孤獨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方獻夫
明廣東南海人,初名獻科,字叔賢,號西樵。弘治十八年進士。正德中授禮部主事,調吏部員外郎,旋從王守仁問學,謝病歸西樵山中,讀書十年。嘉靖初還朝,以議大禮稱帝意,驟進少詹事。累官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入閣輔政。持論和平,而輿論視爲奸邪,連被劾。又見帝恩威不測,三疏引疾歸。有《周易傳義約說》、《西樵遺稿》。
► 217篇诗文
方獻夫的其他作品
- 《 樑伯綱叔元昆仲枉顧山中 》 —— [ 明 ] 方獻夫
- 《 登大科峯絕頂 》 —— [ 明 ] 方獻夫
- 《 再用陳白沙碧玉樓韻 其二 》 —— [ 明 ] 方獻夫
- 《 謝顧惠嵓園亭宴集 》 —— [ 明 ] 方獻夫
- 《 次東湖韻 》 —— [ 明 ] 方獻夫
- 《 寄同年孟望之御史謫官桂林 》 —— [ 明 ] 方獻夫
- 《 待隱園池亭觀物感懷和韻 其十八 》 —— [ 明 ] 方獻夫
- 《 夜送周充之舟中 其一 》 —— [ 明 ] 方獻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