煅詩爐

· 王紱
物情爲炭趣爲銅,始信經營意匠工。 光焰騰衝天上下,詞鋒淬就劍雌雄。 推敲句法從精鍊,陶冶心雲入混融。 雅頌百篇存古制,定將橐籥鼓淳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煅詩爐:比喻創作詩歌的過程,如同在爐中鍛造金屬一般。
  • 物情:事物的情感或特性。
  • :興趣,此處指創作詩歌的靈感或動力。
  • :比喻詩歌的素材或原料。
  • 經營:此處指精心創作。
  • 意匠工:匠心獨運的工藝。
  • 光焰:比喻詩歌的光輝和影響力。
  • 騰衝:沖天而起,形容詩歌的影響力極大。
  • 詞鋒:比喻詩歌的言辭或表達力。
  • 淬就:通過淬火使劍更加鋒利,比喻詩歌經過錘鍊更加精煉。
  • 劍雌雄:比喻詩歌的雄辯和力量。
  • 推敲:反覆琢磨,修改。
  • 精鍊:精煉,指詩歌的精煉程度。
  • 陶冶:比喻通過詩歌創作來培養和提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心雲:心中的思緒或情感。
  • 混融:融合,指詩歌中的情感和思想融爲一體。
  • 雅頌:《詩經》中的兩部分,分別代表高雅和頌揚。
  • 古制:古代的制度或風格。
  • 橐籥:古代冶煉用的風箱,比喻詩歌創作的動力和過程。
  • 鼓淳風:鼓動純樸的風氣,指詩歌能夠促進社會的良好風氣。

翻譯

將事物的情感和創作的興趣比作炭和銅,開始相信創作詩歌需要匠心獨運的工藝。詩歌的光輝和影響力如同沖天而起的火焰,言辭的力量經過錘鍊如同鋒利的劍。通過反覆琢磨和修改,詩歌的精煉程度得以提升,通過詩歌創作來培養和提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心中的思緒和情感融爲一體。百篇詩歌保留了古代的風格,定能通過詩歌創作的動力和過程,促進社會的良好風氣。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比喻和象徵的手法,形象地描繪了詩歌創作的過程和意義。詩人將創作詩歌比作冶煉金屬,強調了匠心獨運和精心創作的重要性。同時,通過「光焰騰衝」和「詞鋒淬就」等生動的比喻,展現了詩歌的光輝和力量。最後,詩人強調了詩歌對個人情感和思想的陶冶作用,以及對社會良好風氣的促進作用,體現了詩歌的深遠影響和價值。

王紱

王紱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孟端,號友石生,以隱居九龍山,又號九龍山人。自少志氣高發,北遊逾雁門。永樂中以薦入翰林爲中書舍人。善書法,自謂書必如古人,庶可名業傳後。尤工畫山水竹石,妙絕一時。性高介絕俗,豪貴往見,每閉門不納。有《王舍人詩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