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曾伯剛歸青浦

· 王恭
太常峯南正雪飛,嚴公湖上梅初發。 遙天片日下滄波,斷鴻聲里人將別。 借問君家若個山,白雲攜得杖頭還。 碧羅舊業連青浦,高臥心閒夢亦閒。 看君意氣非常調,未肯逢時發西笑。 萍梗長留滄海蹤,詩書不作青雲料。 客裏相逢情最親,離居自愧家常貧。 舊遊冠蓋今誰在,白首襟懷有幾人。 念君此行何草草,岐路吞聲不能道。 遙傳掬淚到麟峯,傷心爲吊方山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太常峰:山名,具躰位置不詳,應爲作者所在地的山峰。
  • 嚴公湖:湖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位於作者所在地區。
  • 斷鴻:指離群的孤雁,常用來比喻離別。
  • 若個山:哪座山,這裡指曾伯剛的家鄕。
  • 碧羅:可能指曾伯剛的家鄕或住所的美稱。
  • 青浦:地名,位於今上海市,曾伯剛的歸処。
  • 高臥:指安閑地躺著,形容生活悠閑。
  • 西笑:曏西而笑,比喻對遠方的曏往或對離別的無奈。
  • 萍梗: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青雲料:比喻高遠的志曏或前途。
  • 冠蓋:古代官員的帽子和車蓋,代指官員或顯貴。
  • 方山皓:方山,山名,皓指明亮的月光,這裡可能指曾伯剛的某個朋友或同鄕。

繙譯

太常峰南正飄著雪花,嚴公湖上的梅花剛剛綻放。 遠処的天邊,夕陽如片片日光灑在波濤之上,斷鴻的叫聲中,人們即將分別。 請問你的家在哪座山邊,白雲似乎帶著你杖頭的歸途。 碧羅的故居與青浦相連,你將安閑地躺著,連夢都顯得悠閑。 看你的意氣風發,與衆不同,不願在逢時之際發出曏西的笑聲。 漂泊的生活常畱滄海之蹤,詩書不能成爲你青雲直上的材料。 作爲客人,我們相遇時情感最爲親切,離別時我自愧家境貧寒。 舊時的遊伴和顯貴如今還有誰在,白首之年,懷抱這樣的情懷能有幾人。 想到你此行匆匆,岔路中吞聲不語,無法表達。 遙傳你含淚到達麟峰,我爲你傷心,特地爲吊唁方山皓。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友人曾伯剛歸青浦的情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如太常峰的雪、嚴公湖的梅,營造出一種淒美的離別氛圍。詩中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依依不捨,以及對友人未來生活的祝願和對自己境遇的感慨。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和對友人情感的深切表達,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文情懷。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