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

· 王紱
鴻鵠志四海,燕雀賀櫩端。 四海一何遠,櫩端亦以安。 扶搖豈不慕,跡拘諒尤難。 鍛羽喧朝景,安得追風翰。 俛啄蕭艾間,仰視天風寒。 斯舉咫尺足,何必萬里摶。 撫已宜自養,勿多身外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鴻鵠:大雁和天鵝,比喻有遠大志向的人。
  • 燕雀:小鳥,比喻目光短淺的人。
  • 櫩端:屋檐的頂端。
  • 扶搖:盤旋而上,比喻仕途的升遷。
  • 鍛羽:鍛鍊翅膀,準備飛翔。
  • 朝景:早晨的陽光。
  • 風翰:風中的飛翔。
  • 俛啄:低頭啄食。
  • 蕭艾:雜草,比喻平凡的事物。
  • 斯舉:這樣的行爲。
  • 咫尺:很近的距離。
  • :盤旋。

翻譯

像鴻鵠那樣有遠大志向的人,嚮往四海爲家,而燕雀則滿足於在屋檐頂端歡慶。四海雖遠,屋檐頂端卻也安穩。雖然羨慕扶搖直上的仕途,但實際的侷限使得這更加難以實現。在早晨的陽光下鍛鍊翅膀,卻難以追風飛翔。低頭在雜草間啄食,擡頭卻感受到天風的寒冷。這樣的行爲雖近在咫尺,又何必非要追求萬里之外的盤旋呢?反省自己,應該自我修養,不要過多地干涉身外之事。

賞析

這首詩通過鴻鵠與燕雀的對比,表達了對於人生志向和追求的不同看法。詩中,鴻鵠象徵着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而燕雀則代表着安於現狀、滿足於眼前的小確幸。詩人通過對這兩種態度的對比,表達了自己對於人生追求的理解:雖然羨慕遠大的理想,但現實的侷限使得這些理想難以實現,因此更應該珍惜眼前的生活,自我修養,不過度追求外在的成就。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詩人對於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王紱

王紱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孟端,號友石生,以隱居九龍山,又號九龍山人。自少志氣高發,北遊逾雁門。永樂中以薦入翰林爲中書舍人。善書法,自謂書必如古人,庶可名業傳後。尤工畫山水竹石,妙絕一時。性高介絕俗,豪貴往見,每閉門不納。有《王舍人詩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