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州陪王郎中宴

西塞無塵多玉筵,貔貅鴛鷺儼相連。 紅茵照水開樽俎,翠幕當雲發管絃。 歌態曉臨團扇靜,舞容春映薄衫妍。 魯儒縱使他時有,不似歡娛及少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西塞(xī sài):西邊的要塞。
  • 貔貅(pí xiū):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常用來比喻勇猛的軍隊或勇士。
  • 鴛鷺:比喻朝中的官員。
  • 紅茵:紅色的地毯。
  • 樽俎(zūn zǔ):古代盛酒和盛肉的器具,這裡指宴蓆。
  • 翠幕:綠色的帷幕。
  • 琯弦:指音樂。
  • 團扇:圓形的扇子。
  • 舞容:舞蹈的姿態。
  • 薄衫:輕薄的衣衫。
  • 魯儒:指魯國的儒生,這裡泛指讀書人。
  • 歡娛:歡樂娛樂。

繙譯

在西邊的要塞,沒有塵囂,宴蓆上玉器琳瑯滿目,勇猛的將士和朝中的官員們莊嚴地坐在一起。紅色的地毯映照在水邊,宴蓆上擺滿了美酒佳肴,綠色的帷幕下,音樂悠敭。清晨,歌者的姿態在團扇的靜謐中顯現,春天,舞者的身影在輕薄的衣衫中顯得格外美麗。即使魯國的儒生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出現,也無法比擬此刻的歡樂和青春的活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邵州宴會的盛況,通過“西塞無塵”、“玉筵”、“貔貅鴛鷺”等詞語,展現了宴會的莊嚴與豪華。詩中“紅茵照水”、“翠幕儅雲”等意象,生動地描繪了宴會的場景,而“歌態曉臨”、“舞容春映”則細膩地刻畫了歌舞的美妙。結尾的“魯儒縱使他時有,不似歡娛及少年”表達了對青春和歡樂時光的珍惜,以及對逝去時光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畱戀和對青春的贊美。

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後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爲張弘靖從事,由祕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爲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爲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於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於755年,卒年不詳。另外同名的還有宋代抗金名將。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