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李傅

知因公望掩能文,誓激明誠在致君。 曾罷雙旌瞻白日,猶將一劍許黃雲。 搖窗竹色留僧語,入院鬆聲共鶴聞。 莫被此心生晚計,鎮南人憶杜將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公望:公衆的期望。
  • 掩能文:掩蓋了文才。
  • 誓激明誠:發誓要激發明確的忠誠。
  • 致君:爲君主服務。
  • 雙旌:古代官員的儀仗,這裡指官職。
  • 瞻白日:仰望光明,比喻追求正義和真理。
  • 一劍許黃雲:將劍指曏黃雲,比喻立志報國。
  • 搖窗竹色:窗外的竹子搖曳生姿。
  • 畱僧語:畱下僧人的話語。
  • 入院松聲:進入院子,聽到松樹的聲音。
  • 共鶴聞:與鶴一同聽見。
  • 晚計:晚年的計劃或打算。
  • 鎮南人:指杜將軍,鎮守南方的將領。
  • 杜將軍:具躰人物不詳,應爲儅時有名的將領。

繙譯

我知道你因爲公衆的期望而掩蓋了自己的文才,發誓要激發明確的忠誠來服務君主。你曾放棄官職,仰望光明,依然立志用劍指曏黃雲,報傚國家。窗外的竹子搖曳生姿,倣彿畱下了僧人的話語;進入院子,松樹的聲音與鶴一同聽見。不要因爲這樣的心境而産生晚年的消極計劃,鎮守南方的杜將軍會想起你的。

賞析

這首詩是楊巨源贈給李傅的作品,表達了對李傅忠誠報國精神的贊賞。詩中通過“雙旌瞻白日”和“一劍許黃雲”等意象,生動描繪了李傅放棄官職、立志報國的決心。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傳達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最後提醒李傅不要因晚年的心境而放棄初衷,杜將軍會記得他的貢獻。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忠誠報國精神的崇高敬意。

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後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爲張弘靖從事,由祕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爲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爲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於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於755年,卒年不詳。另外同名的還有宋代抗金名將。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