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黃黃峴大參招同韓雲陸大參林寄寰明府宴集

· 張萱
十分圓魄掛瑤空,酒伴詩朋四美同。 邑里鼓鼙猶動地,幨娟膏沐尚爲容。 休尋緱嶺當年侶,誰奏昆崙第一功。 始信陰晴渾不定,昨宵曾苦雨兼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圓魄:指月亮。
  • 瑤空:指天空。
  • 酒伴詩朋:指一起飲酒作詩的朋友。
  • 四美:指四種美好的事物,這裏可能指宴會中的美景、美食、美酒和美好的詩文。
  • 邑里:指城鎮或鄉村。
  • 鼓鼙:古代的軍鼓,這裏指鼓聲。
  • 動地:形容聲音大,震撼人心。
  • 幨娟:形容女子妝容美麗。
  • 膏沐:指化妝用的油脂。
  • 緱嶺:山名,傳說中的仙境。
  • 昆崙:即崑崙,古代神話中的神山,象徵着高遠和神祕。
  • 第一功:指最高的功績或成就。
  • 陰晴:指天氣的變化。

翻譯

圓圓的月亮高掛在天空,我和詩酒朋友們共享這四重美好。 城鎮中的鼓聲依舊震撼人心,美麗的女子們妝容依舊精緻。 不去追尋緱嶺上的仙侶,誰能奏出崑崙山上的第一功績。 這才相信天氣的變化無常,昨夜還經歷了風雨交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八月十五夜晚的宴會場景,通過圓月、酒詩、鼓聲和美麗的女子等元素,展現了節日的歡樂氣氛。詩中「圓魄掛瑤空」形象地描繪了月亮的明亮,而「酒伴詩朋四美同」則表達了與朋友們共享美好時光的愉悅。後兩句通過對天氣變化的感慨,暗示了人生無常,與前文的歡樂形成對比,增添了詩意的深度。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