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陸養和督汎

雙旌冉冉自天來,銀島金門鬱氣開。 海色昔時渾似霧,風聲今日迅如雷。 談兵夜靜魚龍泣,擊劍光寒鬼魅催。 江左未應輕借寇,還期推轂重邊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雙旌:古代官員出行時所用的兩面旗幟,這裏指陸養和的儀仗。
  • 冉冉:慢慢地。
  • 銀島金門:比喻陸養和的居所或到達的地方,顯得莊嚴輝煌。
  • 鬱氣:指積聚的雲氣,這裏形容氣氛莊嚴。
  • 渾似:完全像。
  • 迅如雷:形容風聲迅速而有力,像雷聲一樣。
  • 魚龍泣:魚龍是古代傳說中的水中生物,泣指它們因某種原因而哭泣,這裏形容夜晚的靜謐和深邃。
  • 鬼魅催:鬼魅指鬼怪,催指它們因某種原因而急促行動,這裏形容擊劍的光芒強烈到足以驅趕邪惡。
  • 江左: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即今江蘇一帶。
  • 借寇:借用寇賊,比喻利用敵人或壞人。
  • 推轂:推動車輪前進,比喻推薦人才或支持某人。
  • 邊臺:邊疆的防禦工事或官署。

翻譯

兩面旗幟緩緩從天而降,銀色的島嶼和金色的門戶中積聚的雲氣隨之散開。海的顏色往日裏渾濁如霧,而今日的風聲卻迅速如雷鳴。夜晚談論軍事時,靜謐中彷彿能聽到魚龍的哭泣;擊劍時,劍光寒冷,彷彿能驅趕鬼魅。江東地區不應輕易借用寇賊的力量,還期待着推薦和支持邊疆的重要人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陸養和督汎時的莊嚴場景,通過「雙旌冉冉」、「銀島金門」等意象展現了其威嚴與尊貴。詩中「海色昔時渾似霧,風聲今日迅如雷」對比了往昔與今日的不同氣象,突顯了陸養和到來的重要性。後兩句通過「魚龍泣」、「鬼魅催」等神祕意象,增添了詩的神祕色彩,同時表達了對陸養和軍事才能的讚賞和對邊疆安全的重視。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邊疆守將的威武與責任。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