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崇圭之任南韶

九天新命重戎行,嶺表初瞻錫鉞光。 欲借單車平虜騎,先觀三箭定連陽。 干戈擾擾非前宋,旗幟悠悠即順昌。 聖主宵衣南北顧,知君勳業載旂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天:指朝廷。
  • 新命:新的任命。
  • 戎行:軍旅,軍隊。
  • 嶺表:指嶺南地區,即今廣東、廣西一帶。
  • 錫鉞:賜予的斧鉞,象徵軍權。
  • 單車:指輕便的戰車,也指輕裝簡從。
  • 虜騎:敵人的騎兵。
  • 三箭:可能指某種戰術或武藝。
  • 連陽: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干戈:古代兵器,代指戰爭。
  • 擾擾:紛亂的樣子。
  • 非前宋:不是以前的宋朝。
  • 旗幟:軍旗。
  • 悠悠:從容不迫的樣子。
  • 順昌:順利昌盛。
  • 宵衣:天未亮就穿衣起身,形容勤於政事。
  • 南北顧:關心南北方的局勢。
  • 旂常:古代旗幟的一種,這裏指功勳。

翻譯

朝廷新任命的重任伴隨着軍旅的行列,嶺南地區初次見到賜予的斧鉞光芒。 希望藉助輕便的戰車平定敵人的騎兵,先觀看三箭戰術決定連陽的命運。 戰爭紛亂不是以前的宋朝,軍旗從容不迫即表示順利昌盛。 聖明的君主勤於政事,關心南北方的局勢,知道你的功勳將被載入史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劉崇圭受命赴任嶺南的場景,通過「九天新命」、「錫鉞光」等詞句,展現了朝廷對劉崇圭的重視和期望。詩中「單車平虜騎」、「三箭定連陽」表達了劉崇圭的軍事才能和決心。後兩句則通過對比「干戈擾擾」與「旗幟悠悠」,以及提到「聖主宵衣」,強調了劉崇圭在動盪時期的穩定作用和君主對其功績的認可。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戰爭的緊張氣氛,又體現了對和平與昌盛的嚮往。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