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謁(yè):拜見。
- 漂母祠:紀念漂母的祠堂,漂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位慈善婦女,曾救助過韓信。
- 雪霽(jì):雪後放晴。
- 維舟:系船停泊。
- 捫蘿(mén luó):攀援藤蔓。
- 表忠碑:表彰忠誠的碑文。
- 千金未受:指韓信未接受漂母的千金之贈。
- 登壇報:指韓信後來成爲大將軍,報答漂母的恩情。
- 一飯先沾進食慈:指漂母曾給韓信一碗飯,體現了她的慈愛。
- 水滸:水邊。
- 飛布跡:指漂母救助韓信的傳說。
- 江干:江邊。
- 釣魚磯:釣魚的岩石或平臺。
- 封侯骨:指有功之臣的遺骨,這裏比喻有成就的人。
- 阿母遺:指漂母的遺風。
翻譯
雪後放晴,我停船在漂母祠前,攀着藤蔓閱讀表彰忠誠的碑文。 韓信雖然未接受漂母的千金之贈,但他成爲大將軍後,報答了漂母的一飯之恩。 水邊還留有漂母救助韓信的傳說,江邊的釣魚岩石依舊。 來來往往的衆多有成就的人,似乎都是當年漂母的遺風所感化。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雪後放晴時拜謁漂母祠的場景,表達了對漂母慈善行爲的敬仰和對韓信報恩故事的緬懷。詩中「千金未受登壇報,一飯先沾進食慈」巧妙對比了韓信未接受金錢而後來以大將軍身份報恩的情節,突出了漂母的慈愛和韓信的知恩圖報。結尾的「往來多少封侯骨,疑是當年阿母遺」則寓意深遠,暗示了漂母的慈善精神對後世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