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孺子見過小園留酌以詩見贈用來韻卻答

· 張萱
地僻林深晝掩扉,前溪雨歇晚煙微。 自憐門外無車轍,尚喜蘆中有釣磯。 報客驚看雙鶴舞,開尊莫遣百花飛。 湘蘭澧芷堪相贈,結佩還尋薜荔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趙孺子: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小園留酌:在小園中留下飲酒。
  • 用來韻卻答:用對方贈詩的韻腳來回答。
  • 晝掩扉:白天關上門。
  • 無車轍:沒有車轍,形容地方偏僻,少有人來。
  • 蘆中有釣磯:蘆葦叢中有釣魚的石頭。
  • 報客:迎接客人。
  • 雙鶴舞:雙鶴起舞,形容景象優美。
  • 開尊:打開酒器,指飲酒。
  • 莫遣:不要讓。
  • 湘蘭澧芷:湘江的蘭花和澧水的白芷,都是香草。
  • 結佩:結成佩飾。
  • 薜荔衣:用薜荔(一種植物)的葉子編織的衣服。

翻譯

在偏僻的林間深處,白天我關上門扉,前方的溪流在雨後停歇,晚間的煙霧微微升起。 我自憐門外沒有車轍,卻慶幸蘆葦叢中還有釣魚的石頭。 迎接客人時,驚訝地看到雙鶴起舞,打開酒器時,不要讓百花飛散。 湘江的蘭花和澧水的白芷可以作爲禮物相贈,結成佩飾,還要尋找薜荔葉編織的衣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幽靜的田園景象,通過「地僻林深」、「前溪雨歇」等自然景色的描寫,展現了詩人遠離塵囂、享受自然的生活態度。詩中「無車轍」與「有釣磯」形成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滿足和對自然的親近。末句以湘蘭澧芷和薜荔衣作爲贈禮,寓意深遠,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珍視和對友情的珍重。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淡泊名利、嚮往自然的高潔情懷。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