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兒輩試畢宿浮翠堂家宴對月

· 張萱
露下天高夜色新,林光掩映水粼粼。 九霄正喜無纖翳,萬里同看已滿輪。 桂闕影隨飛蓋客,冰壺寒對弄珠人。 應憐此夕高寒處,好與霜娥仔細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粼粼(lín lín):形容水清澈明淨的樣子。
  • 九霄:指天空的最高處,比喻極高的地方。
  • 纖翳(xiān yì):細小的雲霧。
  • 滿輪:指圓月。
  • 桂闕:指月宮,傳說中月亮上的宮殿。
  • 飛蓋:古代車上的傘蓋,這裏比喻月亮。
  • 冰壺:比喻清澈的月亮。
  • 弄珠人:指仙女,傳說中在月宮中弄珠的仙女。
  • 霜娥:指嫦娥,月宮中的仙女。

翻譯

夜色初新,露水滴落,天空高遠,林間的光芒掩映着清澈的水面。 九天之上,正歡喜沒有一絲雲霧,萬里之外,我們一同觀賞那圓滿的月亮。 月宮的影子隨着飛翔的月亮客人,冰清玉潔的月亮寒冷地對着弄珠的仙女。 應該憐愛這個高寒的夜晚,與霜娥仔細討論這美好的時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八月十五夜的月色美景,通過「露下天高」、「林光掩映」等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清新脫俗的氛圍。詩中「九霄正喜無纖翳,萬里同看已滿輪」表達了詩人對月亮的喜愛和對天空的嚮往。後聯通過「桂闕」、「冰壺」等意象,將月亮與仙女聯繫起來,增添了詩意的神祕與浪漫。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