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幼度明府下車龍門以便面詩見寄用來韻卻答
有客雲霄上,尋盟丘壑中。
因知王不好,始信瑟能工。
夢寐山川間,朋遊江海空。
君曾答客難,我已賦幽通。
韞匱皆三刖,泥塗嗟五窮。
指歸思李撰,丰韻憶王濛。
莫惜鸞棲棘,空憐馬逐篷。
龍門登有日,九頓大王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明府:古代對縣令的尊稱。
- 下車:指官員到任。
- 便面:古代用來遮面的扇狀物,此處指書信。
- 用來韻卻答:用對方詩中的韻腳來回答。
- 尋盟: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 丘壑:山丘和溝壑,比喻隱居的地方。
- 瑟能工:指瑟這種樂器演奏得很好,比喻技藝高超。
- 夢寐:夢中都在思念。
- 韞匱:藏在櫃子裏,比喻懷纔不露。
- 三刖:三次被砍腳,古代刑罰,比喻多次受挫。
- 五窮:指五種困窮,比喻處境艱難。
- 李撰:人名,可能是指李白的詩作。
- 王濛:人名,可能是指王羲之的書法。
- 鸞棲棘:鸞鳥棲息在荊棘上,比喻賢才不得其所。
- 馬逐篷:馬追逐着飄動的篷車,比喻追求無定。
- 龍門:比喻高官顯位。
- 九頓:古代行禮時的一種禮節,表示極度尊敬。
翻譯
有位客人從雲霄之上來到這裏,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于山丘溝壑之間。 因爲知道你不喜好俗世,才相信你的琴藝如此精湛。 夢中都在思念山川,朋友們的遊歷卻如江海般空曠無依。 你曾經回答過我的難題,我已寫下了深邃的詩篇。 懷纔不露,卻屢遭挫折;處境艱難,令人嘆息。 思考着李白的詩作,回憶着王羲之的書法風采。 不必惋惜賢才不得其所,也不必空自憐憫追求無定的命運。 登上龍門的日子即將到來,我將九頓首以示對大王的極度尊敬。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才華的讚賞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詩中通過「尋盟丘壑」、「夢寐山川」等意象,描繪了詩人對自然與自由的渴望。同時,通過對「瑟能工」、「韞匱三刖」等典故的運用,展現了詩人對友人懷才不遇的同情與理解。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格和藝術追求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