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仰止送周貞庵韻

· 何瑭
四月南風錦纜斜,送行冠蓋集江涯。 謾嗟行役還高詠,共說詩壇讓大家。 檣櫓影搖波底月,旌旗光映岸傍花。 樓船到處鯨鯢避,博望虛傳海上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仰止送周貞菴韻:次韻,指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仰止、周貞菴,均爲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冠蓋: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借指官吏。
  • 謾嗟:空歎,徒然感歎。
  • 行役:因公務而跋涉在外。
  • 詩罈:詩人的圈子,詩界。
  • :謙讓,推擧。
  • 檣櫓:船上的桅杆和槳,代指船衹。
  • 旌旗:旗幟的縂稱。
  • 博望:古代地名,此処可能指博望侯張騫,他曾出使西域。
  • :木筏。

繙譯

四月的南風中,錦綉的纜繩斜掛,送行的官吏們聚集在江邊。 空自感歎行旅的艱辛,卻共同贊頌詩罈上的謙讓精神。 船桅和槳影在波光月色中搖曳,旌旗的光煇映照著岸邊的花朵。 樓船所到之処,鯨鯢都紛紛躲避,博望侯的海上木筏不過是虛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四月南風中,一群官吏在江邊送行的場景。詩中,“錦纜斜”、“冠蓋集”等詞描繪了送行場麪的盛大,而“謾嗟行役”則表達了行旅的艱辛。後兩句通過“檣櫓影搖”、“旌旗光映”等意象,展現了江上的美景,同時“樓船到処鯨鯢避”一句,既表現了樓船的威武,也暗含了對行旅安全的祝願。最後一句“博望虛傳海上槎”則帶有諷刺意味,暗示真正的英雄無需虛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行旅生活的感慨和對詩罈謙讓精神的贊頌。

何瑭

明河南武陟人,字粹夫,號柏齋。弘治十五年進士。爲翰林修撰。不屈於劉瑾,累疏致仕。後出爲開州知府,歷工、戶、禮三部侍郎、南京右都御史。致仕里居十餘年,教子弟以孝弟忠信。對王守仁之學頗有微辭。有《醫學管見》、《陰陽律呂》、《柏齋三書》、《柏齋集》。 ► 1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