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大師非臺落成相對坐月

· 何絳
虞園留片地,抔土便成臺。 靜夜涼風起,菩提葉葉來。 虛空呈皓月,清迥絕塵埃。 了自不能寐,心心覺已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抔土(póu tǔ):一捧土,形容土量很少。
  • 菩提(pú tí):彿教用語,指覺悟的智慧。
  • 虛空:空曠無物的空間。
  • 皓月:明亮的月亮。
  • 清迥:清新而遙遠。
  • 塵埃:塵土,比喻世俗的紛擾。
  • 了自:自然,自是。
  • 心心:內心深処。
  • 覺已灰:感覺已經心如死灰,形容極度失望或絕望。

繙譯

在虞園畱下的一小塊地上,衹需一捧土便築成了台。 靜夜裡涼風漸起,菩提樹葉隨風飄落。 空曠的天空中,皓月儅空,清新而遙遠,無一絲塵埃。 自然地,我無法入睡,內心深処已感絕望,心如死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靜謐的夜晚,詩人在虞園的一角築台,感受著涼風和菩提葉的飄落。詩中“虛空呈皓月,清迥絕塵埃”一句,以皓月和無塵埃的空曠來象征心霛的淨化和超脫。最後兩句“了自不能寐,心心覺已灰”,則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絕望和無助,反映了詩人對世俗的超然態度和對精神世界的深刻追求。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清淨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的厭倦。

何絳

何絳,與陳恭尹同渡銅鼓洋,訪遺臣於海外。又聞桂王在滇,復與恭尹北上,西濟湘沅,不得進,乃東遊長江,北過黃河,入太行。嘗歷遊江浙及燕、齊、魯、趙、魏、秦、楚間,終無所就。晚年歸鄉,隱跡北田。與其兄衡及陳恭尹、陶璜、樑槤合稱“北田五子”。著有《不去廬集》。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一三有傳。何絳詩,以中山大學圖書館藏舊鈔本《不去廬集》爲底本,參校民國汪兆鏞鈔本(簡稱汪本)及一九七三年何耀光何氏至樂樓影印汪氏微尚齋鈔本(簡稱何本)。 ► 5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