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天壽聖節孚應制草前行樂章曰至聖至明之曲樂令張溫以弦管至翰苑調集之壬辰元會亦孚撰進曰金階萬歲聲敬紀
我本漁樵東海邊,腳踏雲頭歌扣舷。
數載偶承金馬詔,朝衣蹈舞丹墀前。
三十六簴列兩序,黃鐘大鏞儼在懸。
摐宮扣羽韻雜遝,泠泠間以朱絲絃。
紫衣樂使總幹立,翠衫回電風翩翩。
白雪一聲度霄漢,宛如戛玉聲琅然。
曲聲未已笙簫急,滿空嘹亮清而圓。
又如疏鬆亂石內,崖冰迸落千丈泉。
景星出房慶雲爛,重華盛德三千年。
野人忽聞靈韶調,但覺魂夢遊鈞天。
去年協律攜管籥,按賡至聖至明篇。
今年又奏金階曲,瑤卮大宴蕊珠仙。
恭惟皇元混六合,八音均和八風宣。
微臣何幸際昌運,得與麟鳳瞻初筵。
惟願聖明億萬壽,瑞光長照太微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辛卯:指辛卯年,具體年份不詳。
- 天壽聖節:指皇帝的生日,即聖節。
- 孚應制草:指應制草擬的樂章。
- 至聖至明之曲:指讚美皇帝至聖至明的樂曲。
- 樂令:指掌管音樂的官員。
- 張溫:人名,具體身份不詳。
- 弦管:指絃樂器和管樂器。
- 翰苑:指翰林院,古代負責編纂、校勘等文史工作的機構。
- 調集:指調集樂工演奏。
- 壬辰元會:指壬辰年的元會,即新年朝會。
- 金階萬歲聲:指在金階上高呼萬歲的聲音。
- 漁樵:指漁夫和樵夫,這裏指作者自己。
- 東海邊:指東海之濱,即作者的故鄉。
- 雲頭:指高聳入雲的山峯。
- 歌扣舷:指邊唱歌邊敲打船舷。
- 金馬詔:指皇帝的詔書,這裏指被召入朝。
- 朝衣:指朝服,即官員上朝時穿的禮服。
- 丹墀:指宮殿前的紅色臺階。
- 三十六簴:指三十六根簴,古代懸掛鐘磬的木架。
- 黃鐘大鏞:指黃鐘和大鏞,古代的兩種樂器。
- 摐宮扣羽:指敲擊宮羽,古代的兩種樂器。
- 韻雜遝:指聲音雜亂。
- 泠泠:指清脆的聲音。
- 朱絲絃:指紅色的絲絃,這裏指琴絃。
- 紫衣樂使:指穿着紫色衣服的樂官。
- 總幹立:指總管站立。
- 翠衫:指翠綠色的衣服。
- 回電風翩翩:指像電一樣快速旋轉,風度翩翩。
- 白雪:指白雪般的音樂。
- 霄漢:指天空。
- 戛玉聲琅然:指像敲擊玉石一樣清脆的聲音。
- 笙簫急:指笙簫急促的演奏。
- 嘹亮:指聲音響亮。
- 清而圓:指聲音清脆而圓潤。
- 疏鬆亂石內:指在稀疏的亂石中。
- 崖冰迸落千丈泉:指懸崖上的冰塊迸落,形成千丈高的泉水。
- 景星出房:指景星出現在房宿,古代認爲這是吉祥的徵兆。
- 慶雲爛:指五彩繽紛的雲彩。
- 重華盛德三千年:指重華(堯帝的名字)的盛德延續三千年。
- 靈韶調:指美妙的音樂。
- 鈞天:指天宮,這裏指仙境。
- 協律:指協調音律。
- 管籥:指管樂器和籥(古代的一種樂器)。
- 按賡:指按照樂譜演奏。
- 瑤卮大宴蕊珠仙:指在瑤池舉行盛大的宴會,邀請蕊珠仙子(神話中的仙女)參加。
- 皇元混六合:指皇帝的德行涵蓋天地四方。
- 八音均和八風宣:指八種音樂和諧,八面來風宣揚。
- 微臣:指作者自己,謙稱。
- 昌運:指繁榮昌盛的時代。
- 麟鳳:指麒麟和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神獸,這裏指賢人。
- 初筵:指初次參加宴會。
- 太微躔:指太微垣,古代星官名,這裏指皇帝的居所。
翻譯
我原本是東海邊的漁夫和樵夫,腳踏高聳入雲的山峯,邊唱歌邊敲打船舷。幾年前偶然接到皇帝的詔書,穿着朝服在宮殿前的紅色臺階上跳舞。三十六根懸掛鐘磬的木架排列在兩側,黃鐘和大鏞莊嚴地懸掛着。敲擊宮羽,聲音雜亂,清脆的聲音中夾雜着紅色的琴絃。穿着紫色衣服的樂官總管站立着,穿着翠綠色衣服的人像電一樣快速旋轉,風度翩翩。一聲白雪般的音樂穿越天空,宛如敲擊玉石一樣清脆。曲聲未完,笙簫急促地演奏,滿空響亮而圓潤。又像在稀疏的亂石中,懸崖上的冰塊迸落,形成千丈高的泉水。景星出現在房宿,五彩繽紛的雲彩燦爛,重華的盛德延續三千年。我忽然聽到美妙的音樂,只覺得魂夢遊仙境。去年我協助協調音律,按照樂譜演奏讚美皇帝至聖至明的樂曲。今年我又奏響金階上的曲子,在瑤池舉行盛大的宴會,邀請蕊珠仙子參加。恭惟皇帝的德行涵蓋天地四方,八種音樂和諧,八面來風宣揚。我何其幸運能遇到這個繁榮昌盛的時代,得以與賢人一起初次參加宴會。只願皇帝萬壽無疆,瑞光永遠照耀皇帝的居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從漁樵生活到被召入朝的轉變,以及他在宮廷中參與音樂活動的經歷。詩中通過豐富的音樂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宮廷音樂的盛況和作者對皇帝的忠誠與祝福。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宏大,表達了作者對皇權的崇敬和對盛世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