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寺奉禮郎李賀歌詩集序
註釋
- 太常寺奉禮郎:古代官職名。
- 緘(jiān)書:書信。
- 亟(jí):急忙。
- 集賢學士:官職名。
- 元和:唐憲宗年號。
- 篋(qiè)帙:書箱。
- 長吉:李賀的字。
- 鯨呿(qū)鰲擲:形容文辭氣勢磅礴。
- 陊(duò):倒塌。
- 梗莽:雜草叢生。
- 呿(qū):張口貌。
翻譯
大和五年十月中,半夜的時候,屋舍外有急呼遞進書信的人。我說:「一定有異常情況。」急忙取火來,等到打開它,果然是集賢學士沈子明的一封書信,信上說:「我已故的朋友李賀,在元和年間情誼非常深厚,日夜一起生活起居飲食。李賀將要死的時候,曾經把他生平所寫的歌詩交給我,分成四編,總共一千首。這幾年來四處奔波,實在已經丟失很多。今天晚上醉酒醒來,再也睡不着,就整理書箱,忽然找到了以前李賀交給我的詩。思考過去的事情,凡是和李賀談話遊玩,一個地方,一種物候,一天早晚,一杯酒一頓飯,都清清楚楚沒有忘記捨棄的,不自覺地就流出眼淚。李賀又沒有家室子弟,沒有辦法給予供養撫卹慰問,常常遺憾想念這個人、吟誦他的言辭也就到此爲止了。您和我關係好,給我的《賀集》寫序,好好講講它的由來,也稍稍能緩解我的心意。」我那晚沒能寫信說明不能這樣做,第二天就去拜見沈公道歉,並且說:「世人都說李賀才華絕倫超出前人。」辭讓。過了幾天,我深深地思考沈公說:「您在詩方面深邃美妙奇特淵博,而且又完全瞭解李賀的得失長短。現在如果確實敘述李賀而不推辭,一定不能符合您的心意,怎麼辦呢?」又去道歉,極力說明不敢敘述李賀的原因,沈公說:「你如果這樣,這是應當怠慢我啊。」我因此不敢再推辭,盡力爲李賀作序,然而非常慚愧。 皇家子孫李賀,字長吉。元和年間,韓愈吏部也很稱道他的歌詩。像雲煙連綿,不足以形容他的姿態;像水流悠長,不足以形容他的情感;像春天生機勃勃,不足以形容他的和煦;像秋天明淨,不足以形容他的格調;像迎風的船帆和上陣的戰馬,不足以形容他的勇敢;像有刻紋的陶棺和有篆文的鼎,不足以形容他的古樸;像應時的鮮花和美麗的女子,不足以形容他的豔麗;像荒棄的國家、倒塌的宮殿,雜亂的草木和墳墓,不足以形容他的怨恨悲愁;像鯨魚張口、大龜跳躍,像牛鬼蛇神,不足以形容他的虛幻荒誕。大概是《離騷》的後代,道理雖然比不上,文辭或許超過了。《離騷》有感懷抱怨譏刺憤恨,說到君臣治理混亂,有時會用來激發人的心意。但李賀所寫的,沒有這些!李賀能夠追尋探究前代的事情,所以深深嘆息和遺憾古今未曾有過記載的,像《金銅仙人辭漢歌》《補梁庾肩吾宮體謠》,他獲取情狀,遠離常規很久遠,在筆墨蹊徑之間,也實在不能理解。李賀活了二十七歲就死了,世人都說:「假使李賀暫且沒有死,稍微加以道理的提升,能比得上《離騷》也是可以的。」 李賀死後十五年,京兆杜某爲他寫序。
賞析
這篇序文首先敘述了收到沈子明請求爲李賀詩集作序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李賀的敬仰和推辭的矛盾心理。接着詳細描繪了李賀詩歌獨特的藝術風格,如姿態、情感、格調等都非常獨特不凡。強調了李賀詩風的奇幻荒誕,還指出他不同於《離騷》有政治寓意,而多是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和表達獨特情感。最後提及李賀短命以及人們對他才華未完全展現的惋惜。整體上,全面展現了李賀在詩壇的獨特地位和其詩歌的藝術價值,也凸顯了杜牧對李賀的高度評價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