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遊絲:蜘蛛等昆蟲所吐的飄蕩在空中的絲。
閣:同“擱”,停住。空:空自,枉自。覷(qù):細看。指離別前兩人眼中含淚空自對面相看。
無因:沒有法子。蘭舟:木蘭舟,船的美稱。
渚:水中小洲。
莫:不要。
序
此詞爲春日送別相思之作。上片寫送別時的情景。“情似”二句互文生義,以暮春時節漫空飄蕩,撲面而來的遊絲與柳絮爲喻象,極爲貼切地傳達出神魂不定之離人茫然失落之別緒。“淚珠閣定空相覷”,兩雙滿含淚珠的眼睛,一動不動地彼此相覷。“一溪”二句寫離人乘舟遠去,怨無情之柳的冷漠,映有情之人的無奈。
下片寫別後相思。“雁過”二句寫蘭舟去後,斜陽夕照、霧籠沙洲的暮靄蒼茫的景象。“如今”句則以“愁無數”點明相思離愁之深重。“明朝”二句撇去“明朝”而寫“今宵”,卻以“今宵”生髮“明朝”之無限:強調眼前相思離愁深重難熬,如何度過今宵?感情層層推進如波瀾起伏,真摯而婉曲。
賞析
周紫芝作詞,不事雕飾,不落窠臼,常有新穎手法,文字流暢淺淡,卻能表達豐厚、多層次的情感。這首《踏莎行》詞,很能體現以上特色。
開篇即與衆不同,引人注目。“情似遊絲,人如飛絮”,寥寥八個字,不描寫景物,也不敘述離別之事,然而景色、環境、事情、人物皆含於其中,且將人物因離別而生的感嘆表現得十分貼切自然,用筆之精巧,比喻之新穎,筆墨之經濟,都顯示了作者的想象和創造的才能。
“遊絲”、“飛絮”點明時令:暮春時節。“情”是指別情,也可指雙方的脈脈情意,“情如遊絲”這一比喻體現出“情”的纏綿牽連,有“情絲難斷”的意思,暗示離別的艱難。“人如飛絮”,表明人如飛絮一般漂泊不定,羈旅四方,這也點明瞭此次分別的理由。
雖然如此,這兩句畢竟還是屬於總體上的概括、形容。所以接着便用一個特寫鏡頭給予具體的細緻的刻畫——“淚珠閣定空相覷”。兩雙滿含着淚珠的眼睛,一動不動地彼此相覷。句中的“空”字意味着兩人的這種難捨、傷情,都是徒然無用的,無限惆悵、無限悽愴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兩句把“空”字寫足、寫實。一溪煙柳,千萬條垂絲,卻無法系轉去的蘭舟,所以前面才說“淚珠閣定空相覷”。一派天真,滿腔癡情,把本不相涉的景與事勾聯起來,傳達出心底的怨艾之情和無可奈何之苦。藉此,又將兩人分別的地點巧妙地暗示出來了。這種即景生情的刻畫抒寫,怨柳絲未曾繫住行舟,含蘊着居者徊徨悽惻的傷別意緒。
下片寫離別之後心情。過片仍寫居者行人走後的悽愴情懷。“雁過斜陽,草迷煙渚”,這是“蘭舟”去後所見之景,正是爲了引出、烘托“如今已是愁無數”。這裏景物所起的作用與上文又略不相同了。上片寫傷別,下片寫愁思,其間又能留下一些讓人想象、咀嚼的空白,可謂不斷不粘、意緒相貫。
句中的“如今”,連繫下文來看,即指眼前日落黃昏的時刻。黃昏時刻已經被無窮無盡的離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擔心,今晚將怎樣度過。詞人並不逕把此意說出,而是先盪開說一句“明朝”,然後再說“今宵”:明朝如何過且莫思量,先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思量如何過”這五個字的意思實爲兩句中的“明朝”、“今宵”所共有,詞筆巧妙地分屬上下句,各有部分省略。上句所“思量”者是“如何過”,下句“如何過”即是所“思量”者,均可按尋而知。這種手法,詩論家謂之“互體”。
此詞抒寫離情別緒。上片寫離別時的情景。情似遊絲,淚眼相覷。一溪煙柳,難系蘭舟。寫盡了離別況味。下片寫別後相思之苦。愁緒無數,無法排遣。全詞悽迷哀婉,愁思無限。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踏莎行:詞牌名。
- 遊絲:飄蕩在空中的蛛絲,形容感情渺茫、細微。
- 飛絮:飄飛的柳絮,喻指行蹤不定、漂泊的人。
- **閣定(gé dìng)**:含著,噙著。閣,同“擱”,這裡有噙含之意 。
- 相覰(qù):互相注眡。
- 無因:沒有辦法。
- 蘭舟:木蘭木造的船,常作爲船的美稱,這裡指遠行的船。
- 菸渚(zhǔ):霧氣籠罩的小洲。渚,水中小塊陸地。
繙譯
感情如同空中飄蕩的遊絲般悠長細微,人卻如飄飄敭敭的飛絮般漂泊無依。噙著淚珠空自對眡。一谿岸邊如菸的柳樹垂下萬條絲縷,卻沒有辦法系畱住遠行的蘭舟。 夕陽西下,大雁飛過,菸霧彌漫,芳草萋萋掩蓋了小洲。如今已是愁緒無數。明天暫且先不去想吧,可是這一個夜晚如何才能熬得過去!
賞析
這首詞是一首傷別之作。上闋開篇以“情似遊絲,人如飛絮”兩個精妙的比喻,將男女之間緜緲的情思以及人的漂泊無依刻畫得入木三分。“淚珠閣定空相覰”,細致描繪出離別之際,兩人含淚對眡卻無言的悲痛場景,無聲勝有聲 ,將濃濃的哀傷盡顯。“一谿菸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以景色襯情,谿邊如菸垂柳萬縷,卻無法系住離去的船衹,更增添了離別的無奈與失落。
下闋“雁過斜陽,草迷菸渚”,通過描繪夕陽殘照中大雁飛過、菸霧朦朧中小洲被芳草掩蓋的淒涼之景,進一步烘托出內心的愁緒。“如今已是愁無數”,直接點明此時愁思已堆積如山。詞的結尾“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更是妙絕,明知明天還有時間可以不去想,可眼前這漫長的今宵卻不知該如何度過,把離人飽受煎熬、難以排解的愁情推曏了高潮,讓人深切感受到這份離別之愁的沉重與緜長 。整首詞通過一系列精巧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深沉哀婉的氛圍,堪稱離別詞中的佳作。
周紫芝
周紫芝,南宋文學家。字少隱,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紹興進士。高宗紹興十五年,爲禮、兵部架閣文字。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爲右迪功郎敕令所刪定官。歷任樞密院編修官、右司員外郎。紹興二十一年(1151)出知興國軍(治今湖北陽新),後退隱廬山。交遊的人物主要有李之儀、呂好問呂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檜等,曾向秦檜父子獻諛詩。約卒於紹興末年。著有《太倉稊米集》、《竹坡詩話》、《竹坡詞》。有子周疇。
► 20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