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新居四十韵

· 張祜
不出丹阳郭,茅檐寄北偏。 四隅疏积潦,万顷控平田。 地势金陵豁,湾形珥渎连。 路分南亩上,山映后湖边。 故国心殊阻,新池手强穿。 閒吟招隐咏,静赋笃终篇。 大树应徒尔,高门亦偶然。 孤云出小屿,侣鹤下辽天。 早市归人语,昏亭醉客眠。 五更衔月岸,一宿渡江船。 雪旦飞琼圃,花时丽锦川。 茅峰遥自对,练水曲相沿。 夜出津头火,晴昏巷里烟。 人情嗤散漫,鸟性乐暄妍。 夏果垂簪上,春农起面前。 竹栏隈杳袅,藤杖决潺湲。 不忝端居胜,何妨病者便。 水轩斜浸柳,风槛散披莲。 接壤重岗抱,坯沙浅洞延。 外瞻群岭拔,中坐两崖颠。 峻面嶙岣甃,崇台碨礧填。 小桥深宛宛,新瀑下涓涓。 架俯蔷薇立,篱因枳壳编。 何当把牙算,祇是蹑苔钱。 勃窣松栽短,尖纤石笋圆。 绿含山桂润,红绽海棠鲜。 枕上看羁䩡,门前见著鞭。 阑珊棋未毕,拨剌钓初牵。 麈尾曾无诮,猪肝是不缘。 坐甘尘外老,来幸酒中仙。 潘岳因成赋,杨雄便草《玄》。 散襟梳短发,揭指上游弦。 粗可回车马,聊堪驻旆旃。 藉莎惭异席,折笋俟加笾。 哭地心知矣,儒家分已焉。 穷猿半啼啸,病鹤欲飞眠。 授箓陶贞白,留斋竺法乾。 观心知不二,叩齿问罗千。 帝里思徒切,家山望益悬。 阊门不可上,西恨涕涟涟。
拼音
張祜

張祜

張祜(hù):字承吉,行三,生卒年不確。郡望淸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籍貫南陽(今屬河南),晩年居丹陽(今屬江蘇)。初依李光顏,後寓姑蘇,曾謁白居易。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爲內臣所抑,一説爲元稹所抑。遂至淮南。會昌五年,往謁池州刺史杜牧,遊宴唱和,甚爲相得。會昌末大中初,經楚州北遊河陽、滑州等地。後歸丹陽曲阿地,筑室隱居,以布衣終身。雖「屢蒙方鎭論薦」,卻未沾朝廷寸祿。長年浪跡江湖,或爲外府從事,或爲大僚幕賓。所歴之地極廣,北至塞北,南極嶺南,西至襄 漢、馬嵬,東極於海,均有詩篇可考。自云「顛狂遍九州」,陸龜蒙謂祜「受辟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輒自劾去」(《甫里先生文集·卷十·和過張祜處士丹陽故居》詩序。《唐詩紀事·卷五十二》作「皮日休云」,誤。)故一生蹭蹬。卒於唐宣宗 大中年間,年約六十餘。祜詩之佳者首推宮詞,委婉多諷,藝術造詣之高,容或在元、白之上。次則體物圖貌,描繪山水,題詠名寺之作,誠如陸龜蒙所云:「善題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別處。」(《甫里先生文集·卷十·和過張祜處士丹陽故居》詩序。)其邊塞詩數量雖少而質量卻高,能嗣高、岑遺響。其投獻大僚諸作,類皆五言長律,頗見工力,按之皆與史合,有少陵之遺風。祜詩無僻字僻典,無詭怪陸離之狀,純熟工整,流轉自然。俱眼前事、眼前景,人人習見,而祜爲之,情趣盎然,平易近人而不流於淺易庸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宋 蜀刻《張承吉文集》十卷,最稱完備。《全唐詩》存詩二卷,遺漏甚多。《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一百五十五首,斷句八,題一則。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五十二》、《唐才子傳·卷六》、《雲溪友議》等。譚優學有《張祜行年考》。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