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沈僕於錢,乃祖父以來。
父衍忤我祖,遣去辭其儕。
卅年數飄轉,擔薪鬻官街。
一日我父起,秋風掃庭槐。
我旁見僮父,泥首堂南階。
自言有此兒,多病奴已衰。
諒當委溝壑,乞主憐孤孩。
僮留父竟去,去去不
黃華趨欲止,翠巒卓且崇。
隔江峭壁面,定窟釋子宮。
天晴鳥喚侶,屋敞林環叢。
仰焉石骨秀,百億秋芙蓉。
淨土憶開院,歲晚回其蹤。
妙明知徙塔,色相火一紅。
我客誰則主,歌歟牧牛翁。
西堂月初白,杵杵三
雪灘霧初豁,風利已臨瀧。
連山夾岸去,中有碧玉江。
山根互開闔,江勢隨之撞。
纖纖被岸草,安知非蘺茳。
人行出鳥道,我飯依魚矼。
弱煙炊不起,響絕前村厖。
嶺鬆蒼且深,灘石淨以黑。
喔喔一雞高,人家負崖仄。
地力盡豈餘,活身隨釣弋。
終宵聽江聲,終歲見江色。
門前笭箵收,舍後罻羅即。
晴雨出何之,東西翠成塞。
客如掬水嘗,勞生此應息。
舵行逐峯轉,屢轉爲逆風。
峯峯當面起,隱隱疑水窮。
來帆掠峯出,風力雲氣中。
我船送柔櫓,緩與江流東。
浪花風斗激,綠散何迷濛。
上瞻峯影仄,澹落陽光紅。
聖廟忠節襄平公,公所撰書惜未見,公自作歌蒙難中。
維時十有二年癸丑冬,三桂叛,延齡從。廣西巡撫鐵男子,御衣賜著何從容。
遺之大帽發衝怒,瀝血縋城達三疏。自經不得又復引佩刀,鎮粵公能邀一顧。
囚首排閶擊
湘山日平遠,碧澗時洄洑。
有草生其閒,登降悅我目。
初陽藹然照,宿莽爲之馥。
豈非巖壑姿,謂亦忌揚暴。
奈何值道周,顏色恐喧黷。
物生性苟貞,相溷庶無恧。
紅者亦有萼,翠者亦有英。
彼芳誠自好,愧不能以名。
夫草焉用名,楚產則楚榮。
始憐楚人詞,喻草其鄉情。
目遇即抽思,手搴即發聲。
何必曲相假,外飾衰中誠。
昨朝望峯峯筆尖,一峯青出羣峯纖。
今朝岟崥道其左,桃花色雲驚所瞻。
筆尖不沒千丈頂,肩腰覆抱濃如黏。
其下全山骨純紫,獻疑謂照晨光暹。
餘峯自碧身自露,餘雲自白心自騖。
茲獨吉貝彈鬆鬆,輕茜染之久噴吐
天南唐後無如此,元公之文魯公書。
體逾騷人擅約潔,畫若鐵柱撐空虛。
俯臨大淵削崖壁,三百尺餘秋翠滴。
披草讀之曉蟲寂,天開靈境初何心。
客蓄奇懷遠相覿,面石久益欽兩公。
與唐家國誠哉忠,江深山荒風露溼
清晨齋心登嶽顛,西麓轉東螺徑旋。
最高已立南天門,培塿下見衡州前。
湘江南來一線白,五折北去明蜿蜒。
旁窺靈藥峯之腋,雲歸如水風飄然。
仰企軫宿峯之凹,氛氳懶吐如炊煙。
回身瞥駭氣四合,一物無見消諸緣
明代華亭高檢討,磬山之石爲筆山。
第八洞天睹彷佛,羣仙門闢羣峯閒。
大茅最高屹南立,中茅小茅西北環。
上館洞西大茅對,中館下館尋鬆關。
東西楚王澗相隔,合流洞水疑琤潺。
積金峯小實磊砢,龍池晰蜴飛應還
昨見文節橋亭硯,卻思玉帶生未見。
悠悠人海人豈知,豈知信國硯在斯。
二公英靈亙天壤,相友相於日來往。
二硯相望五百年,嘉會之禮無因緣。
得邀謝硯訪文硯,是有鬼神非偶然。
文山硯在疊山右,端州洵堅歙不後
蠟花搖搖客半醉,重爲主人拈舊器。吾州薄技近已無,可憐流轉還供士女娛。
張銅爐,黃錫壺,匏尊王周銀碗朱。後來沈老亦煎錫,粉合茶奩常接覿。
只如此斗方口酌酒多,環鐫杜甫《飲中八仙歌》。我今一斗三鬥五斗過,
唐印朱文觀者信,銅花斑斑紅沫潤。兩字左右方寸強,顏家世守此名印。
二十四郡忠臣無,公名才得天子呼。杲卿其兄真卿弟,眨公出公名不誣。
其時天下人望同。不以名稱稱魯公。豈知此印到今好,手舉公名精爽充。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