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外篇·雜說下第九 [唐] 劉知幾 ○諸史(六條) 夫盛服飾者,以珠翠爲先;工繢事者,以丹青爲主。至若錯綜乖所,分有失宜,則彩絢雖多,巧妙不足者矣。觀班氏《公孫弘傳贊》,直言漢之得人,盛於武、宣二代,至於平津善惡,寂蔑無睹。持論如是,
史通·外篇·漢書五行志錯誤第十 [唐] 劉知幾 班氏著志,牴牾者多。在於《五行》,蕪累尤甚。今輒條其錯繆,定爲四科:一曰引書失宜,二曰敘事乖理,三曰釋災多濫,四曰古學不精。又於四科之中,疏爲雜目,類聚區分,編之如後。 第一科引書失宜者,其流有四:
史通·外篇·漢書五行志雜駁第十一 [唐] 劉知幾 魯文公二年,不雨。班氏以爲自文即位,天子使叔服會葬,毛伯賜命,又會晉侯於戚。上得天子,外得諸侯,沛然自大,故致亢陽之禍。案周之東遷,日以微弱。故鄭取溫麥,射王中肩,楚絕苞茅,觀兵問鼎。事同列國,變雅爲
史通·外篇·暗惑第十二 [唐] 劉知幾 夫人識有不燭,神有不明,則真僞莫分,邪正靡別。昔人有以發繞炙誤其國君者,有置毒於胙誣其太子者。夫發經炎炭,必致焚灼;毒味經時,無復殺害。而行之者僞成其事,受之者信以爲然。故使見咎一時,取怨千載。夫史傳
史通·外篇·忤時第十三 [唐] 劉知幾 孝和皇帝時,韋、武弄權,母媼預政。士有附麗之者,起家而綰朱紫,予以無所傅會,取擯當時。會天子還京師,朝廷願從者衆。予求番次在後,大駕發日,因逗留不去,守司東都。杜門卻掃,凡經三載。或有譖予躬爲史臣,不
史通·內篇·敘事第二十二 [唐] 劉知幾 夫史之稱美者,以敘事爲先。至若書功過,記善惡,文而不麗,質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懷其德音,三複忘疲,百遍無斁,自非作者曰聖,其孰能與於此乎? 昔聖人之述作也,上自《堯典》,下終獲麟,是爲屬詞比事之言
史通·內篇·品藻第二十三 [唐] 劉知幾 蓋聞方以類聚,物以羣分,薰蕕不同器,梟鸞不比翼。若乃商臣、冒頓,南蠻、北狄,萬里之殊也;伊尹、霍光,殷年漢日,千載之隔也。而世之稱悖逆,則雲商、冒;論忠順則曰伊、霍者,何哉?蓋厥跡相符,則雖隔越爲偶,
詠史 [唐] 劉知幾 汎汎水中蓱,離離岸傍草。 逐浪高復下,從風起還倒。 人生不若茲,處世安可保? 遽瑗仕衛國,屈伸隨世道。 方朔隱漢朝,易農以爲寶。 飲啄得其性,從容成壽考。 南國有狂生,形容獨枯槁。 作賦
次河神廟虞參軍船先發餘阻風不進寒夜旅泊 [唐] 劉知幾 朝謁馮夷祠,夕投孟津渚。 風長川淼漫,河闊舟容與。 回首望歸途,連山曖相拒。 落帆遵迥岸,輟榜依孤嶼。 復值驚波息,戒徒候前侶。 川路雖未遙,心期頓爲阻。 沉沉落日暮,切切涼飆舉。 白露溼寒葭,蒼煙晦
讀《漢書》作 [唐] 劉知幾 漢王有天下,欻起布衣中。 奮飛出草澤,嘯吒馭羣雄。 淮陰既附鳳,黥彭亦攀龍。 一朝逢運會,南面皆王公。 魚得自忘筌,鳥盡必藏弓。 咄嗟罹鼎俎,赤族無遺蹤。 智哉張子房,處世獨爲工。 功成薄受賞,高舉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