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九華道中 [明] 王守仁 微雨山路滑,山行人輕舟。桃花夾岸迷遠近,回巒疊嶂盤深幽。 奇峯應接勞回首,瞻之在前忽在後。不道舟行轉崛嶇,但怪青山亦奔走。 薄午雨霽雲亦開,青鞋布襪無塵埃。梅蹊柳徑度村落,長鬆白石穿林隈。 始攀風磴出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薛侃錄 · 十八 [明] 王守仁 國英問:“曾子三省雖切,恐是未聞一貫時功夫?” 先生曰:“一貫是夫子見曾子未得用功之要,故告之。學者果能忠恕上用功,豈不是一貫?‘一’如樹之根本,‘貫’如樹之枝葉。未種根,何枝葉之可得?體用一原,體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以方錄 · 十四 [明] 王守仁 一友舉:“佛家以手指顯出,問曰:‘衆曾見否?’衆曰:‘見之。’復以手指入袖,問曰:‘衆還見否?’衆曰:‘不見。’佛說‘還未見性’,此義未明。” 先生曰:“手指有見有不見,爾之見性常在。人之心神只在有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薛侃錄 · 十九 [明] 王守仁 黃誠甫問“汝與回也,孰愈”章。 先生曰:“子貢多學而識,在聞見上用功,顏子在心地上用功,故聖人問以啓之。而子貢所對又只在知見上。故聖人嘆惜之,非許之也。”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以方錄 · 十五 [明] 王守仁 問:“先儒謂鳶飛魚躍,與‘必有事焉’同一活潑潑地。” 先生曰:“亦是。天地間活潑潑地,無非此理,便是吾良知的流行不息,‘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功夫。此理非惟不可離,實亦不得而離也。無往而非道,無往
登雲峯望始盡九華之勝因復作歌 [明] 王守仁 九華之峯九十九,此語相傳俗人口。 俗人眼淺見皮膚,焉測其中之所有? 我登華頂拂雲霧,極目奇峯那有數? 巨壑中藏萬玉林,大劍長槍攢武庫。 有如智者深韜藏,復如淑女避讒妒。 闇然避世不求知,卑己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以方錄 · 十六 [明] 王守仁 先生曰:“諸公在此,務要立個必爲聖人之心,時時刻刻須是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方能聽吾說話,句句得力。若茫茫蕩蕩度日,譬如一塊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症,恐終不濟事,回家只尋得舊時伎倆而已,豈不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