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聖制南郊禮畢酺宴 [] 張九齡

配天昭聖業,率土慶輝光。 春發三條路,酺開百戲場。 流恩均庶品,縱觀聚康莊。 妙舞來平樂,新聲出建章。 分曹日抱戴,赴節鳳歸昌。 幸奏承雲樂,同晞湛露陽。 氣和皆有感,澤厚自無疆。 飽德君臣醉,連歌奉

奉和聖制早渡蒲津關 [] 張九齡

魏武中流處,軒皇問道回。 長堤春樹發,高掌曙雲開。 龍負王舟渡,人佔仙氣來。 河津會日月,天仗役風雷。 東顧重關盡,西馳萬國陪。 還聞股肱郡,元首詠康哉。

奉和聖制同二相南出雀鼠谷 [] 張九齡

設險諸侯地,承平聖主巡。 東君朝二月,南旆擁三辰。 寒出重關盡,年隨行漏新。 瑞雲叢捧日,芳樹曲迎春。 舞詠先馳道,恩華及從臣。 汾川花鳥意,並奉屬車塵。

奉和聖制經河上公廟 [] 張九齡

昔者河邊叟,誰知隱與仙。 姓名終不識,章句此空傳。 跡爲坐忘晦,言猶強著詮。 精靈竟何所,祠宇獨依然。 道在紆宸眷,風行動睿篇。 從茲化天下,清淨復何先。

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 張九齡

宗臣事有徵,廟算在休兵。 天與三臺座,人當萬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暫揚旌。 寵錫從仙禁,光華出漢京。 山川勤遠略,原隰軫皇情。 爲奏薰琴唱,仍題寶劍名。 聞風六郡伏,計日五戎平。 山甫歸應疾,留侯功

奉和聖制途經華山 [] 張九齡

萬乘華山下,千巖雲漢中。 靈居雖窅密,睿覽忽玄同。 日月臨高掌,神仙仰大風。 攢峯勢岌岌,翊輦氣雄雄。 揆物知幽贊,銘勳表聖衷。 會應陪玉檢,來此告成功。

奉和聖制早登太行山率爾言志 [] 張九齡

孟月攝提貞,乘時我後徵。 晨嚴九折度,暮戒六軍行。 日御馳中道,風師卷太清。 戈鋋林表出,組練雪間明。 動植希皇豫,高深奉睿情。 陪遊七聖列,望幸百神迎。 氣色煙猶喜,恩光草尚榮。 之罘稱萬歲,今此復

奉和聖制登封禮畢洛城酺宴 [] 張九齡

大君畢能事,端扆樂成功。 運與千齡合,歡將萬國同。 漢酺歌聖酒,韶樂舞薰風。 河洛榮光遍,雲煙喜氣通。 春華頓覺早,天澤倍知崇。 草木皆沾被,猶言不在躬。

恩賜樂遊園宴應制 [] 張九齡

寶筵延厚命,供帳序羣公。 形勝宜春接,威儀建禮同。 晞陽人似露,解慍物從風。 朝慶千齡始,年華二月中。 輝光遍草木,和氣髮絲桐。 歲歲無爲化,寧知樂九功。

奉和聖制過王浚墓 [] 張九齡

漢王思鉅鹿,晉將在弘農。 入蜀舉長算,平吳成大功。 與渾雖不協,歸皓實爲雄。 孤績淪千載,流名感聖衷。 萬乘度荒隴,一顧凜生風。 古節猶不棄,今人爭效忠。

白羽扇賦 [] 張九齡

當時而用,任物所長。 彼鴻鵠之弱羽,出江湖之下方。 安知煩暑,可致清涼? 豈無紈素,彩畫文章? 復有修竹,剖析毫芒。 提攜密邇,搖動馨香。 惟衆珍之在御,何短翮之敢當? 而竊思於聖後,且

奉和吏部崔尚書雨後大明朝堂望南山 [] 張九齡

迢遞終南頂,朝朝閶闔前。 朅來青綺外,高在翠微先。 雙鳳褰爲闕,羣龍儼若仙。 還知到玄圃,更是謁甘泉。 夜雨塵初滅,秋空月正懸。 詭容紛入望,霽色宛成妍。 東極華陰踐,西彌嶓冢連。 奔峯出嶺外,瀑水落

和崔尚書喜雨 [] 張九齡

積陽雖有晦,經月未爲災。 上念人天重,先祈雲漢回。 仁心及草木,號令起風雷。 照爛陰霞止,交紛瑞雨來。 三辰破黍稷,四達屏氛埃。 池溜因添滿,林芳爲灑開。 聽中聲滴瀝,望處影徘徊。 惠澤成豐歲,昌言發

和許給事中直夜簡諸公 [] 張九齡

未央鐘漏晚,仙宇藹沈沈。 武衛千廬合,嚴扃萬戶深。 左掖知天近,南窗見月臨。 樹搖金掌露,庭徙玉樓陰。 他日聞更直,中宵屬所欽。 聲華大國寶,夙夜近臣心。 逸興乘高閣,雄飛在禁林。 寧思竊抃者,情發爲

祠紫蓋山經玉泉山寺 [] 張九齡

指塗躋楚望,策馬傍荊岑。 稍稍鬆篁入,泠泠澗谷深。 觀奇逐幽映,歷險忘嶇嶔。 上界投佛影,中天揚梵音。 焚香懺在昔,禮足誓來今。 靈異若有對,神仙真可尋。 高僧聞逝者,遠俗是初心。 蘚駁經行處,猿啼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