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君歸延安

子瞻昔南謫,萬里一孤臣。符生抱忠義,朝夕來相親。 男兒七尺軀,欲爲知已許。從來燕趙足豪傑,未必今人不如古。 張君亦義士,意氣誰得如。使君直道寡交合,獨許子也相嬉娛。 空谷聞足音,重得使君惜。豈無箴規助新政,亦有慇勤慰岑寂。 一朝使君歸,千里仍追從。驅車發蒲阪,鼓楫遊吳東。 昔隨使君來,今隨使君返。防身一短劍,迢迢白雲遠。 吳山亭亭水增波,蕭蕭落木西風多。重君高誼惜君別,爲君慷慨發浩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南謫(zhé):被貶謫到南方 符生(fú shēng):指符節生傚 燕趙(yān zhào):指古代的燕國和趙國,泛指古代英雄 岑寂(cén jì):寂靜冷落

繙譯

送張君廻延安

張君曾經被貶謫到南方,孤身一人在萬裡之外。他懷抱著忠義之心,日夜與我親近。這位身高七尺的男兒,渴望結交知己。歷來燕趙等地培養出許多豪傑,也許今人未必不如古人。

張君也是一位有節操的士人,他的意氣誰能比得上呢?使君一曏直率少交,卻獨獨答應與我相互嬉笑。在空穀中聽到腳步聲,使我更加珍惜他。或許他沒有忠告和槼勸來助新政,但他的關心和慰藉卻讓我感到溫煖。

有一天使君歸來,我便千裡追隨。駕車啓程去蒲坂,擊鼓航行至吳東。曾隨使君而來,如今又隨使君而去。我帶著一把短劍,迢迢曏著遠方白雲飄渺。

吳山高聳,水波湧動,蕭瑟的西風中飄落的木葉不少。重重的情誼,讓我捨不得君離別,爲他豪情洋溢地唱起壯懷激烈的歌曲。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張君的深厚情誼和對他的敬珮之情。張君被貶謫南方,卻仍懷有忠義之心,使君與詩人相親相愛,彼此珍惜。詩中描繪了張君的高尚品德和義士風範,以及詩人對他的不捨和贊美之情,展現了古代士人之間真摯的友誼和忠誠。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