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齋十詠

歙山山頭雲電馳,鬼工琢石出幽奇。 割爲玄硯餘得之,四方相逐昌餘辭。 豈子鈍壽不足稽,泰山溜石重嗟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歙山(shè shān):地名,位於今安徽省歙縣。
  • 玄硯(xuán yàn):古代用來研磨墨的石硯。
  • 稽(jī):統計、核對。
  • 霤石(liū shí):滑石,一種鑛石。

繙譯

南齋十首詩 歙山山頂雲霧飛舞,神奇的鬼工雕琢的石頭從幽深処出現。 被切割成爲墨硯,畱下了這些石頭,四麪八方的人都來爭相贊美。 難道我們的壽命不夠長嗎,泰山上滑石的重量令人歎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歙山山頂的景色,雲霧繚繞,石頭被雕琢得十分奇特。詩人將這些石頭比喻爲墨硯,表達了對自然造化的贊美之情。詩中反思人生短暫,壽命有限,以泰山霤石的重量作爲對生命短暫的比喻,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詩意境深遠,寓意豐富,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敬畏之情。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